重慶市南岸區。
他喜歡看恐怖故事。在母親的眼裏,他就像一隻喜歡躲藏在黑暗中的老鼠,見不得光。據他自己所說,這是因為在黑暗中看鬼故事更有氣氛。
氣氛不是能製造出來的,而是靠醞釀的。他很高興,他的家在一樓。窗外幾棵老樹圍住了他的家,枝繁葉茂的樹葉密密麻麻地擋住了所有的光線,即便是在夏天,強烈炙熱的陽光也隻能偶爾星星點點地灑進來,映照在地板上,使整個房間更顯幽暗。
也正因為如此,夏天悶熱的重慶環境在他的家裏不曾出現。幽冷深邃的地底陰氣從冰冷的地板上滲出絲絲涼意,倘若他一人在家,甚至會偶爾冷得打個哆嗦。所以,當父母提出要搬家,搬離外祖父單位發的這套房子的時候,他第一個反對,很堅決。
是的,他的家庭並不富裕。父親是一名鄉村小學教師,母親暫時算一名鍾點工。
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所房子雖然采光不好,但是夏天不用開空調。
對於一個在重慶常住的家庭來說,重慶的夏天,空調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思量再三,他的父母同意了。但是他們不知道,他隻是為了繼續在這樣一個氛圍中研究鬼故事。
他到底有多喜歡恐怖故事呢?
小學三年級接觸了人生第一本《鬼故事》,那時候,偶爾還要靠翻字典來讀書的他,竟然癡迷到上課都想偷偷看上兩頁。
幸運的是,他的成績不錯,老師放過了他,父母也不在意。
於是,每次下課的時候,他的身邊總是圍了一圈人,隻為了聽他講鬼故事。
他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為了讓同學不至於瞧不起貧窮的他,他買的《恐怖故事》越來越多,雖然隻是地攤上兩三元一本的盜版書,但他依然樂此不疲。
他的父母並不知道,看見孩子並沒有用零花錢買零食,心裏反而很高興。
於是,他越陷越深。
初三時,禁不住他的苦苦哀求,父親最終同意買了一台電腦,並聯上了網。
他開始看鬼片,聽有聲鬼故事。隻有70G的電腦F盤,居然有50G的恐怖片和有聲故事,電子恐怖小說還不算在內。
他尋求的是一種短暫的精神刺激。在他看來,恐怖故事能給他帶來暫時的精神愉悅和心理刺激,他喜歡每次看完恐怖故事後大腦發熱,身體發涼,後背被冷汗濕透的那種暢快淋漓。但在我們看來,他已經趨於崩潰的邊緣,他所謂的短暫快感不過是一種麻痹自己的精神毒品,他已經上癮了,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無法自拔。
他已經不可救藥了。每次我見到他,都能看見他眼神中那一絲掩飾不住的狂熱。他就像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不過,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鬼”。
他的主治醫生將病曆從我的手中收走了,焦慮症,精神障礙,人格分裂。
毫無疑問,他是個精神病患者,而且很嚴重。
他叫張源。我,是他兒時最好的朋友——唐傑。
趁著醫生不注意,他將一本黑色封麵的筆記本偷偷遞給了我。那是他的日記本。他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但除了我,他誰也沒告訴,甚至是他的父母。
在那一瞬間,我發現他眼中的狂熱多了幾分恐懼,一閃即逝。很快他又恢複了那副猙獰的表情,狂熱地吼叫著,大笑著,被幾個醫生強行帶回了病房。
我忽然想起,他不止一次地告訴過我,他是一個膽小的人,清明和七月半,他是從不出門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一個膽子小到這樣的人性情大變,以至於瘋狂到如此地步?看著手中這本黑色的日記本,我突然有些好奇,與他分別時他的那個眼神又有著怎樣的含義?
難道,冥冥中真的有鬼這樣的存在?
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有些不知所措。
思量再三,我還是將他的日記本帶回了家。
我卻不知道,這隻是他的噩夢停止,我的噩夢開始。
當然,還有同樣看了這本日記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