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宮伯玉的親兵護衛隊一遇到戰事自然就成了督戰隊,這些人可是短刀、長槍、弓弩利箭隨身攜帶,一聽大將軍下了死命令,於是“呼啦”一下呈扇形分布開來,長槍前挺、短刀出鞘、“吱呀呀”大弩拉開,利箭上弦,隻要敢於後退潰逃著,立即就殺無赦!
山坡上下將近兩萬餘人,他們在北宮伯玉和李文侯各自督戰隊的嚴令下,也隻有瘋狂的向前衝。這些羌兵都是慌亂之中跑下山來救火的,大部分的並不曾攜帶盾牌、弓弩之類的作戰工具,如今隻有硬著頭皮、揮舞著手中的貼身短刀,甚至頭頂著木桶再一次衝了上來。
日照坡呈半圓形,自南、西和北三麵牢牢地包圍了離石城,本是西漢時期依照地勢的走向修築的一道護衛離石城的自然山體屏障,雖然現在早已廢棄,可是仍然易守難攻。
在此段山坡上設伏的正是張遼,他並沒有像一般設伏的那樣,一旦和敵軍相遇立即兵戎相見,而是先嚴令軍士備好了箭弩,在無聲無息之間先給敵人來了一次重創,一是出其不意,二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給敵人造成恐慌,三是讓敵人摸摸不清自己是如何設防,很難在短時間內組成有效的反擊。
如今張遼一看這些羌兵又一次毫無章法的衝了上來,大多數羌兵的手裏還沒有盾牌、護體大盾等防護性的裝備,於是再一次地嚴令弓箭手不許出聲,隻是暗暗地將利箭上弦,要等敵人再次靠近了,大部分人已經全部被籠罩在漢軍的射程範圍之內的時候,再突然發難,奮力攢射,爭取不浪費每一支箭。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督戰隊的大弩已經射殺了一部分畏縮不前的人,所以這些羌兵的身後已經沒有退路;可是衝在最前麵的羌兵往前每走一步,心裏還是一陣驚悸的亂顫;就在他們跨過那些剛才被射死的同伴屍體的時候,前方突然又響起來一陣“嗚——嗚——”之聲,弓弦嘈切,利箭離弦發出麻人的一聲聲低吟,千餘點寒星迎麵撲來!
沒有戰鼓聲,沒有號角生,更聽不到敵軍的呐喊聲,漆黑的夜空裏一排排利箭齊飛,雕翎漫天,竟比寒風還要密集。漢軍在張遼的指揮下,居高臨下,一輪箭雨下去,羌兵頓時死傷一片。
羌兵擅於叢林作戰,又長於短兵相接,悍勇無比,數年來騷擾漢境,早已經習慣了幾百人趕著數千漢軍漫山亂跑的習慣,可是這一次讓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到現在已經死傷了數百人之後,仍然連敵人是誰都不知道。
張遼手下的這些弓箭手都是雁門守軍經過數月艱苦訓練之後,從中挑選出來的精英,無論是弓馬騎射還是單個的搏鬥廝殺,個個都身手不凡。張遼如今嚴格執行李健臨行之時對他的命令,那就是先聲奪人、利用這些將士們無比精湛的射術,出其不意地在最大程度上摧毀敵人作戰的勇氣和信心,同時也要在兩軍接觸之前盡力射殺敵人的有生力量,等到敵人已經完全喪失抵抗信心的時候,再發起衝鋒。
隻有這樣才能減少我軍的傷亡,不然一番攢射之後就和敵人展開混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無論如何也不能絕對的消滅敵人。
張遼一看經過兩****規模的攢射,羌兵已經受了重創,現在那些羌兵已經退出了漢軍的射程,於是一聲令下,後麵的那一排早就躍躍欲試、摩拳擦掌的弓箭手縱身就躍出了戰壕,匍匐前進了一個射程之後,立即組成了第二道收割羌人生命的鐮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