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 / 1)

《千葉南山》|作者:千葉白狐

笑傲一曲,莫道曲終人聚散,經流年隻問逍遙路在何方?

塵煙冰冷道不盡繁華枯榮,唯有細雨瀟瀟盡塵緣,不妨蒸一壺清酒,與君細飲南山。

———祭奠即將在校園滅絕的80後,繼而緬懷韶華傾負自年少的90後。祈福!!!

楔子

時近入夜,四野沉寂,烏雲蔽日,天地一片灰暗,南邊天際憑空亮起一道閃電,天上突然下起淅淅瀝瀝的雨來。陰冷的山間土路上,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煙霧,風一起,不停的聚集、分散、環繞……

一望無際的天空抬頭就是一片烏雲,太陽落進了西山,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的壓著大地,向山下遊蕩。寒風凜冽,吹過這原本茂密無邊的槐樹林,林中樹木早已變得光禿,樹木間曾被野草罩著的小路也仿佛害怕這深秋的寒意而躲藏起來了一樣,隻有老樹陰鬱的站著,讓褐色的苔蘚掩住它身上古老而粗糙的皺紋。鋪滿山間的落葉正在漸漸的腐爛,落葉歸根,唯獨那光禿禿的疏落的樹幹和枝椏,直刺著高遠的天空和烏雲。蟈蟈偶爾的幾聲低鳴,秋蟬衰弱的殘聲在這群山之間顯得異常的淒清落寞。

再過些日子,就要入冬了,他的歸宿呢?當年叱吒風雲的壯誌少年早已變成了如今拄杖而立的鶴發老者。老了,依然可以說出“此心仍在沙場”這樣的話,這十多年憋在心裏的,真不知是怎樣的一股無奈和哀傷。老人回憶著過往,心裏泛起淡淡的悲傷。落葉飛舞,蟲蟬低鳴。遠處峰巒雄偉,連綿起伏。

元光六年,他在龍城,一劍斬首七百敵軍,打破了自開國以來“胡虜不可戰勝”的神話,凱旋而歸。一戰成名,意氣風發。

元朔元年,胡虜騎兵大舉南下,先後攻破遼西、漁陽,劫掠百姓兩千多人。他率三萬鐵騎,長驅雁門關,趕往前線,全殲胡虜主力,斬殺、俘獲敵人數千名,胡虜大敗而逃。

元朔二年,他率四萬大軍從雲中出發,采用“迂回側擊”的戰術,率精騎,飛兵南下,截斷敵人後路,然後從容部署。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製了河套地區。全甲兵而還,立下大功,加封為侯。

元朔五年,他率騎兵三萬七百裏急行軍,夜襲胡虜大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攻破。俘虜一萬五千餘人,牲畜幾百萬頭。凱歌高奏,收兵回朝。

此後,更是拜為大司馬大將軍,持印信虎符,統帥三軍。

…………

老人拔出腰間的長劍,劍身白如冰雪,卻是半柄斷劍,隱約可以看出劍端處刻有“破軍”二字。老人長歎一聲,抬頭望向遠處莫名的山峰,低聲吟唱起一首陌生的歌。

“五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雲……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橫行負勇氣,一戰淨妖氛……”

夕陽照,仗劍度生平。十年了,十年前的那個跟隨自己克敵服遠,斬將擒王,殺敵越城從無敗績的英武少年。那個曾經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倒看北鬥,敢於孤身犯險不懼生死直衝敵人營帳,僅僅用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就將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製服的十九歲將軍。那個說出“胡虜未滅,何以為家”的壯誌男兒。

如今卻是折戟沉沙,劍斷人去。隻剩下他一孤寡老人,拄杖而立撫長劍,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處,無稽如此,想來可笑,忍不住放聲大笑。

笑聲浩蕩,卻是說不出的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