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的健康我做主(3)(2 / 3)

適當的裝飾點綴。裝飾品和小擺設是用來點綴家居環境的常用物品,因為小件物品對於平衡布局、協調色彩、張揚個性、增加情調、活潑氣氛、增強生活氣息,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但是,如果裝飾、點綴不當,不僅不能美化居室,而且可能會適得其反。為此,擺放飾品忌過多過雜,試想,如果滿屋、滿桌滿牆都是照片、玩偶、掛曆、年畫、盆景,那豈不成了裝飾品展覽館了?這一來,房間裏的淡雅宜人的氣氛全然消失了,不僅極不美觀,而且每當大掃除時,每一樣東西都得挪一遍,那簡直是自找苦吃。正確的做法是,牆上隻掛少量與房間裝飾風格和色彩相協調的飾物,如一本掛曆、一幅油畫、一件樂器等;桌上、櫃上明擺的東西要盡量減少,要注意其造型和色彩,還可用抽紗、刺繡或其他手工編織物將它們覆蓋起來,這樣,整個房間才會顯得整潔、大方、美觀、雅致。

突顯個性。布置房間,要突顯自己的個性,體現個人的特點。一個人一生中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房間裏度過的,因此,房間的布置首先一定要特別適合自己的個性和審美需求,要能彌補自己生活中最缺少的東西,要有自己最需要、最喜歡的東西。如果你是一個時裝模特,那必須準備一麵寬大的穿衣鏡,再加上一個高檔的梳妝台;如果你是音樂愛好者,那不妨在牆上掛一把吉他或其他你喜歡的樂器;如果你是少數民族,那不妨在牆上掛著體現你們民族特點的飾物;如果你生活中缺少綠色,那不妨在房間裏放兩盆花草,等等。

9.不做購物狂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困惑?剛剛買回一件衣服,沒來由地就後悔了,覺得怎麼也沒有在商場裏時穿著好看,於是,你免不了又要懊惱幾天。可是你心裏知道,下次,你必定還會做出同樣的事情。你越來越不了解自己了,為什麼就是要屢次犯下同樣的錯誤呢?

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發生在某個或某些女性身上的個別情況,幾乎可以說,這是整個女性群體共有的特征。有那麼一句形容女人們的話曾經在她們的丈夫之間廣為流傳,即“衣櫃裏都裝不下了,她還總說沒有衣服穿”。這說明,大多數的女性在購物時是缺乏理性的。

專家分析,女性之所以難以用理智支配自己的消費行為,這主要是由某種或某些不正常的消費心理所致。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從眾心理

從眾,就是受他人暗示,跟著別人去做某件自己不一定感興趣的事。例如,經過一家商場,看到許多人排長隊,於是認為一定有什麼好事,也擠上去排起隊來;又如,路過一個商鋪,看見有人在推銷某種商品,而有的人已經購買了,於是自己也急急忙忙去買。這種購買行為實際上是“一窩蜂”,買到滿意商品的可能性很低,吃虧上當的可能性倒是很高。

女人們從眾的原因何在呢?因為她們覺得,這麼多人都搶著買,那一定不會有錯的。當然,對“從眾”心理要作具體分析。別人的看法,當然可供參考,有時“從眾”也確實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但是,很多時候,別人說好的東西,並不見得真好,即使真的很好,也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以,買東西應有主見,有計劃,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切忌盲目“從眾”。

2.虛榮心理

所謂“虛榮”,即追求表麵上的尊貴、體麵。例如,某女士家裏人口少,房間也不大,本來買一台普通的冰箱就足夠了,但是,她為了顯示“氣派”、有麵子,多花了許多錢買了一台雙開門的大冰箱。不僅多花了錢,擺在家裏還十分礙事,而且,冰箱裏多數地方都空著,令他家白交了不少電費。可見,這錢花得毫無必要,實在沒有什麼價值,純粹是虛榮心膨脹的結果,某女士後悔也晚了。

虛榮心理之所以“虛”,就是因為它不是從實際出發。消費效益總是要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基礎上的,購買商品,必須考慮家庭和個人的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