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楊門後人(3 / 3)

兄妹二人哥哥楊顛以滴水斷劍之名名滿天下,而妹妹楊瑩卻因尋敵報夫仇在江湖上被人稱作癡情女俠。這是因為她起初的性格與母親小龍女一般,在江湖上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問,致使依著父母之意在江湖上體驗一番。而楊龍二人之所以命她去體驗江湖,一是因為她與小龍女太也相似,為了讓她轉變,並且豐富她的人生,另一點卻是為了能讓她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不至於終生待在父母身旁,從而孤獨終老。而就在她二十三歲那年,因相貌美豔遭人暗算,在千鈞一發之際被白衣派掌門白星月所救,那白星月隻比她大了幾個月,,當時二人正值青春年少,迅速墜入愛河,在楊龍二人見過之後並同意之後兩人結為夫婦。誰知好景不長,就在楊瑩有了三個月身孕的時候,白星月莫名其妙地被人給殺死在終南山上。楊瑩因傷心過度險些瘋掉,在楊過夫婦和楊顛夫婦的精心照料下產下一女,取名為曉月。自此之後,楊瑩性情大變,帶領白衣派弟子在江湖上尋找殺夫仇人,在江湖上也鬧出了不小的動靜,但一尋至今,始終無果。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而黑芙蓉和黑風崖是黑衣派掌門黑行天下的子女。二十幾年前黑芙蓉因門派之故被人圍殺,後來雖然突出重圍,但身中劇毒,行至鍾南山腳時毒性發作暈倒在地。當時在江湖上闖蕩了兩年的楊顛常常會回到古墓當中打掃一番,小住幾日。而那天楊顛正巧欲回古墓,便在終南山腳遇上了暈倒的黑芙蓉,將她救起,帶回至古墓為她療傷解毒。怎奈當時他功力不夠,,無法將她體內的毒素盡數逼出。而黑芙蓉中的毒又不允許將她隨處移動,否則將會毒攻心脈而死。無奈之下,他隻好到山下花錢雇人快馬加鞭到南方將父母請過來。二十幾日後,楊龍夫婦趕了過來,救活了黑芙蓉。而在楊顛精心照料黑芙蓉的二十幾個日日夜夜裏,他對她已暗生情愫,其實在他見到她的第一眼就已對她傾心。楊過為黑芙蓉除盡體內毒素後便和小龍女一同為兒子準備了足夠的食物之後二人就離開了古墓,回到了南方她們的“世外桃源”。而楊顛和黑芙蓉自然就成了一雙情侶。因著楊過不受禮教束縛,小龍女根本就不懂這些,所以楊顛也沒有辜負父親取給自己的這個名字,在他和妹妹心中也是沒有什麼“條款”什麼“禮教”,自然也沒有什麼門第之分的想法。

於是二人便在半年後回到南方那“世外桃源”在父母的主證下成了親。成親之後黑風崖因著對姐姐的依戀便和楊家人住在了一起。一年後黑芙蓉產下一子,取名楊晨。在楊晨五歲那年已即將臨盆的黑芙蓉被血殺門的人暗算,身受重傷,在產下她們的第二個兒子後離世而去,黑風崖因接受不了跑掉自此失蹤。楊顛因此為小兒子取名楊風。但黑衣派因此不僅恨上了血殺門,也恨上了楊家。後來楊晨丟失,楊顛便踏遍大江南北每一寸土地前去尋找兒子和小舅子,但一直都杳無音訊。直至今日遇上黑風崖,也已經過了一十四年。

郭襄看著楊顛,歡喜不已,高興地連話都說不出了。

楊顛微微笑道:“郭姑姑,待侄兒處理完黑風崖的事之後再來跟您好好說說話。”說完,楊顛就轉過身,讓峨嵋弟子都撤離開來,徑自走到黑風崖身前說道:“小風,我不知道這十四年間在你身上究竟發生了何事,讓你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十四年前芙蓉......”

“你給我住口!”黑風崖怒道,“楊顛,你沒有資格再提我姐姐的名字!她是替你死為你而死的!如果不是你,她現在還好好地活在這個世上!因為你!都是你!你這個畜生!”

黑風崖說的卻也是實情,十四年前血殺門本是要暗殺楊顛,卻不料中途出現變故,沒遇到楊顛,卻碰上了黑芙蓉。血殺門雖殘忍凶暴,但一旦發出血殺令要啥某人就會隻殺那個人,中途無論碰上任何與他相關的人都不會殺害,當初血殺門派出的殺手沒能見到楊顛,隻見到了黑芙蓉,便隻出手傷了她,並未對其痛下殺手。但黑芙蓉當時正即臨盆之際,受傷之後用盡全力生下了兒子,自己卻因失血過多而不治身亡。等楊顛趕回來時黑芙蓉已死,隻剩下可憐的揚風哇哇大哭,旁邊放著血殺門的血殺令牌。所以黑風崖說的不錯,如果當初血殺門的人遇上了楊顛而不是黑芙蓉,那黑芙蓉便不會死,也不會有今日這情境了。當年黑風崖不明就裏,隻是以為是血殺門痛下殺手,見到姐姐死去幾欲發瘋,後一人獨闖血殺門去為姐姐報仇,後慢慢得知事情“真相”,才有了今日的巨變。

楊顛歎了口氣:“不錯,你說的不錯。你姐姐她確實是為我而死,這十四年來,我心中對她的愧疚和對我自己惱恨一點都不會比你少。可是,小風,姐夫希望你能和以前一樣嫉惡如仇,心地善良,而不是現在這般不分是非黑白地濫殺無辜。”楊顛從峨嵋一弟子手中借過一把劍,將劍柄倒轉,遞給了黑風崖,“現在,你就殺了我為你姐姐報仇吧。但是姐夫希望你從此之後能改邪歸正,做回以前那個行俠仗義無拘無束的小風。”說完,楊顛閉上了眼睛,淚,悄然滑落。

黑風崖接過楊顛遞來的劍,深深吸了一口氣,臉上浮現出一陣詭異的笑容,使出一招“血影迷魂”朝著楊顛刺了過去。

注:在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間﹐丘處機應詔赴西域大雪山謁見元太祖﹐受到禮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宮觀﹐全真道進入全盛時期。在發展中﹐因不斷侵占佛教寺院﹐宣傳“老子化胡”之說﹐引起僧人不滿﹐而導致元憲宗八年(1258)的僧道大辯論。結果全真道失敗。憲宗詔令全真道歸還侵占的寺院200餘處﹐又令道士落發﹐焚毀《老子化胡經》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僧道再次進行辯論﹐全真道又以失敗告終﹐詔令除《道德經》外﹐其他道經盡行焚毀﹐全真道遭到沉重打擊。元成宗時﹐禁令漸鬆﹐全真道又見恢複。明代朝廷重視正一道﹐全真道相對削弱。入清以後更為衰落。而文中所提及的關於全真教的興衰皆為虛構,隻是小說中的情節設計而已。

至於全真教的掌教,從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開始,依次分別為馬鈺、丘處機、尹誌平(新版《神雕俠侶》中改稱甄誌丙,文中延續了新版《神雕》中所用的名字)、李誌常、張誌敬、王誌坦、祁誌誠等。——阿濤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