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從頭再來(1916—1917)(1)(1 / 3)

黎元洪就職

1916年6月7日上午,兩麵五色旗在北京東廠胡同黎元洪宅第門口飄揚。雖然已是民國,五色旗作為中華民國的標誌,其含意並不為人們廣泛知曉。很多人看來,五色順理成章應該是朝廷社稷壇中的顏色:南紅、西白、北黑、東青、中黃——那是華夏土地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很少人知道五色旗的五色別有深意:它不再表明帝王對國家的私人占有,而是代表五大民族漢、滿、蒙、回、藏,成為“五族共和”之象征。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有人曾勸他下令將清皇室遷出紫禁城,移到熱河或者奉天去。袁世凱擔心此舉對清廷壓力過大,導致激烈矛盾衝突,拒絕此建議,隻是將中華民國總統府的辦公地址,選在了紫禁城旁邊的中南海,並在臨長安街的一側開了個口,做了一個大門,取名為新華門。這樣,進入到中南海大總統府,就避開了紫禁城旁的西苑門,從新華門直接進入。黎元洪繼任總統的儀式,因在袁世凱服喪期間,簡樸低調,沒有安排在中南海大總統府,而是選擇了黎元洪東廠胡同的住宅。這一所大宅,是黎元洪1915年下半年以“大德堂”的名義,花了兩萬銀兩購置的私人家產。房屋麵積很大,有數百間,幾乎占去了東廠胡同大部分麵積。

如果不是那一天胡同兩端突然停有十數輛汽車馬車,風平浪靜的古舊胡同還真看不出什麼跡象,一切跟以往一樣。十點十分,簡單的就職儀式正式開始:軍樂聲中,黎元洪身著軍服,眾星拱月般出現在黎府客廳內,左右兩旁是段祺瑞及內閣閣員。黎元洪先向左右鞠躬示意,段祺瑞及各部長也鞠躬還禮,然後,黎發表就職宣言,表達維護共和國體和建設法治國家的願望,宣誓說:“自惟德薄,良用競競,惟有遵守法律,鞏固共和,期造成法治之國。”

關於黎元洪的上台,有種說法是——袁世凱剛剛去世,一向對黎元洪遠而敬之的總理段祺瑞,在總統府秘書長兼教育總長張國淦的陪同下去黎府告知。一路上段總理表情凝重,一言不發,張國淦如墜五裏霧中,摸不清總理的意圖。到了東廠胡同黎宅,張國淦搶先進入內院向黎報告:“總理來了。”接著又倉皇地喘著氣回報段祺瑞說:“總統過去了。”在此之後,主人坐在長方形楠木桌子的主位上,段、張分坐兩邊。段祺瑞忽然起立,向黎元洪三鞠躬,黎亦欠身答禮。禮畢,二人仍歸原座。段不開口,黎也不出聲,張更不敢講話了。段臨走時向張交代說:“副總統方麵的事,請你招呼!”張這才搶著問:“國務院方麵的事呢?”段答:“有我。”一麵說一麵上了汽車,車子就開動了。

這一段帶有漫畫意味的說法來自丁中江的《北洋軍閥史話》。作為孫中山友人的後代,丁中江在《北洋軍閥史話》中的諸多情節,帶有某種立場。丁中江說之所以出現如此尷尬的見麵情景,是因為段祺瑞發自內心看不起黎,畢竟他的資格比黎元洪老許多。如今袁世凱一死,卻要奉黎元洪為老大。隻是護國軍以擁黎為旗幟,北洋一係內又各懷鬼胎,段祺瑞隻好暫奉黎元洪為總統,也因此,出現了這一番見麵時的不愉快。

丁中江所描述的這一次黎段見麵,應該是6日的情景。後來,張國淦本人曾在《北洋述聞》一書中敘述道:“6日上午五點,段祺瑞拉了我要我和他一齊到東廠胡同黎副總統府去,並叫差官給副總統府打了一個電話,即一同上車。在車裏我問段:‘袁總統死了,應當依照約法請副總統繼位。’段並不清楚新舊約法的問題,隻答複說:‘我們去就是請副總統出來擔任。’到東廠胡同,黎的副官唐仲寅已經在大門等候招待,唐在往裏走的路上問我來意,我說:‘段總理是來請副總統擔任大總統的,你快先進去告訴副總統稍作準備。’我們走進黎的辦公室(東花廳)見到黎元洪,段向黎鞠躬後,黎坐在一個長桌的西首,我和段坐在南北靠近兩頭,黎、段相對而視,都不說話。我當時想:黎應該問袁總統故去的情況,段應該說請副總統出來擔任大總統等話。平時段是拙於言詞的,在有什麼事情時,常常是先向我們商量到那裏應該怎麼說,或者旁人替他說,但現在在這樣重大的問題上,我就不明白他為什麼不說話了,而我在當時對這樣重大的問題又不便替他說,這樣足足坐了半個多鍾頭沒說一句話。忽然段站了起來和黎握了手,然後向我說:‘潛若,你今天不要到國務院去,黎總統這裏沒有人,你就在這裏幫忙吧!’說完後,他點了點頭就走了。大總統就是用這樣的方式請出來的。”

在此之後的黎元洪就任總統的布告,埋下了之後黎元洪下台的伏筆——張國淦在總統府替黎元洪擬繼任總統的布告,第一句是“元洪於本月七日就大總統任”,“就任”兩字,是根據舊約法而寫的。布告寫就後,張國淦即親送府學胡同由段祺瑞過目,段祺瑞也沒有提出異議,即署名蓋印然後登報,並電告全國。不過在國務院所擬的故大總統令卻根據了新約法,其中詳細說明:“依約法第二十九條‘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本大總統遵照約法宣告以副總統黎元洪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由於“就任”和“代行”兩個字的不同,後來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這也為黎元洪後來的下台和任期問題製造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