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故地重遊(5)(1 / 2)

路拾遺接過那件東西一看。隻見它長約八九寸,一端尖形,另一端卻是平頭,其狀形倒猶如一把無柄匕首,又像衙門堂審用的令牌或算命先生所用算命竹簽。

路拾遺甚感奇怪,道:“嶽少將軍,這是什麼?”嶽雲笑道:“路少俠,這件東西名叫‘歡喜’。你別看他怪模怪樣,它可是碼頭腳夫出入碼頭憑證,還可用作計數呢。”

原來,宋時碼頭上的腳夫,將沉重物從岸上扛到船艙和從船艙卸到岸上。在搬運途中那是少人監管,全憑這“歡喜”計算往返趟數。(注:古時在鄂州(今武昌)碼頭,確有“歡喜”一物。當時,搬運工扛貸時便領一根“歡喜”。有時雙手扛貸,便將“歡喜”銜在嘴裏,哼著號子。到目的地後交上“歡喜”驗收,完工後,清點“歡喜”計酬。其實,“歡喜”在其他行業也在使用。但歸根到底,大都是作計數之用。)

路拾遺接過‘歡喜’,笑道:“有了此物,混入碼頭倒也不難,在下多謝嶽少將軍和張少將軍了。”至此,路拾遺方才明白,嶽雲與張憲均是有備而來,決非偶然。他心存感激不盡,言語中便不再那麼隨意。

那日,嶽雲和張憲聽說那王豹被人割去耳朵,心知定是江湖中人所為。那王家在鄂州(今武昌)橫行霸道,嶽雲、張憲一直敢怒不敢言。有人替兩人出了心中惡氣,他倆自是高興。但兩人想到王家勢力頗大,那秦熺如今又在鄂州(今武昌),此事決不會善罷甘休。他便與張憲商量,兩人四處尋找,好碰見那位少俠。今日,他見王府家丁匆匆朝城門趕去,心中納悶,便悄悄尾隨其後。哪知正恰碰見路拾遺遇險,是以出手相救。

嶽雲道:“路少俠,今晚你在此好生歇息,明日我便幫你混進碼頭。”路拾遺答應一聲,將嶽、張二人送出門外。屋裏早有嶽雲備好食物,路拾遺胡亂吃點,倒頭便睡。

第二日清早,嶽雲便來到路拾遺住處。兩人寒喧片刻,嶽雲道:“路少俠,張兄弟今日有事,不能遠送。他讓我給你帶個好。”路拾遺道:“嶽少將軍,你此言差矣!路某此番出城,又不是光明正大,要那麼勞師動眾做什麼?”嶽雲聽罷,哈哈一笑,不再作聲。隨手遞上一個包裹,道:“路少俠,這些盤纏你留在路上用吧!”

路拾遺見嶽雲事無巨細,均是一一為自己想到,心中更是感激。他一把拉住嶽雲手,眼中含著些許淚水道:“嶽少將軍,你待我真好!說來慚愧,我卻有事瞞著你。”當下,將如何在鄂州城長大,如何被賤三爺收為徒弟,極簡略地說了。雖是長話短說,卻也並無隱瞞,對自己種種壞事,也不文過飾非。

嶽雲聽後,又驚又喜,說道:“路少俠,原來你就是黃鶴樓中的那位少年。家父時常念叨著你呢!想不到咱們今日在此相逢。謝天謝地,你吉人天相,無甚大礙。路少俠,你這人十分直爽,正是我輩中人。你我一見如故,咱們結為金蘭兄弟如何?”路拾遺喜道:“小弟求之不得。”兩人敘了年歲,嶽雲比路拾遺大了六歲,自然是兄長了。當下撮土為香,向天拜了八拜,一個口稱“賢弟”,一個連叫“大哥”,均是不勝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