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李隆基便把金錢遞給了楊延昭,楊延昭將黃金遞與那大叔,大叔從容地接過楊延昭手中的金錢之後,突然掀開糧車上的麥草,抽出一把千牛刀,直朝李隆基揮砍而去,嚇得李隆基趕緊躲開逃命,楊延昭見狀一招擒拿手,那大叔顯然會點武功居然躲過了,接著一招掃堂腿,大叔沒來得及反應,被楊延昭踢倒在地,便迅速將他拿下,道:“大叔,此舉是何人指使?”
那大叔怒目而視,見無力還手,大笑道:“為自己報仇,難道還要人指使?”隨後一掌打在自己麵門上倒地而亡。
楊延昭急忙試探其氣息,見其已無呼吸,便對程知君道:“他死了,自殺而死。”
程知君不解道:“剛才他這話是何意?”
楊延昭搖了搖頭,李隆基見大叔已被製服,便趕了過來,見大叔已經身亡,問道:“怎麼回事?”
楊延昭歎息道:“自殺而亡。”
李隆基不解道:“為何要自殺?”
楊延昭坦言道:“大叔臨死前說是為自己報仇,不知太子是如何得罪了他?”
李隆基仔細看了看大叔的麵目道:“大叔與本王之前從未謀麵,為要殺本王?報仇?”
程知君(程咬金)看了看大叔扔掉的那把刀道:“這不是千牛刀嗎?平常百姓怎麼會有這皇家佩刀?”
李隆基上前一看,心裏想到:果然是千牛刀,從這把刀來看不像是普通的千牛刀,而是君王禦用之刀,難道這大叔是皇族之人,這皇族之人怎麼會有如此打扮,並在此出現?報仇?難道是韋後餘黨?
太子也不多想便把那把千年刀藏入腰間,道:“大叔可能是韋後餘黨,殺本太子報仇合情合理,此地不宜久留,咱們收拾好東西準備上路。”
處理好大叔屍首後,程知君便推著糧車上路了,高力士見推車大叔想刺殺太子,便提醒太子道:“這刺客無時無處不在,太子往後還得多加小心。”
回到東宮,太子已無心吃這野味了,拿著大叔那把千牛刀與自己藏在枕底下的那把禦刀比了一下,幾乎是一樣,心想:難道這韋溫真的培養出了一批高手,千牛備身?為何當日卻未見一個備身的身影?
李隆基沒有想通,不過這千牛刀激發了他想成立千年備身的想法,回想起打獵時楊延昭護駕的情景,靈機一動,便有了這千牛衛的合適人選。
太子第二日便秘密召見了楊延昭、程知君、李文、李武和李晨俊五人,在東宮太子府小閣裏賜與他們每人一把千牛禦刀,充當太子貼身護衛“千牛備身”,封楊延昭為左千牛衛,封李晨俊為右千牛衛,封李文為左備身,封李武為右備身,程知君為備身總管兼臨時大將軍,如此妥當安排後,太子的心才有所放鬆。
太子李隆基出宮打獵之事,很快便被太平公主安排在其身邊的耳目知道,便將此消息傳到了太平公主的耳朵裏。
“聽說太子近日帶著萬騎們去長安西郊打獵,弄得一身髒兮兮地,還拉著一車野味,光著腳地回宮了,你說這哪像個太子,這跟山賊土匪有何區別?”太平公主冷笑道。
“公主不能小看了太子,這去長安西郊需要經過麥地,說不定太子是體恤民情去了,這對公主你另立太子可是大大的不利。”蕭至忠道。
太平公主聽了這話,想了想道:“看來這太子,本宮還真低估了他,往後還得多多留心太子動向。”
“公主若有心效武後母儀天下,就得從自身做起,而不是盯著他人,武後一生節儉,穿裙都不穿多褶子的,是為了節省布料,而公主您能否做到這點?”蕭至忠直言道。
“這等小事,皇宮的女子都沒幾人能做到,就連宮女都做不到,本宮也不認為這就是母後母儀天下的資本。”太平公主道。
“那公主是想作這璀璨的恒星,還是想作華麗的流星?”蕭至忠道。
“臣子為何有如此之問?”太平公主道。
“恒星者,施恩天下,造福萬民。流星者,華麗一時,轉瞬即逝。公主願作哪種?”蕭至忠解釋道。
“本宮何不懂得這個道理,人生一世,浮華一生,時不待我,隻爭朝夕。”太平公主感歎道。
“公主如今招賢納才,樂施於民,在朝中地位聲望遠勝於太子,宮裏宮外的人們隻知有太平公主,而不知有太子,足見公主有這執掌天下的能力。”蕭至忠道。
“好了,往後本宮自會嚴於律己,妥善處理好朝中的一切事務,不過太子那邊一刻都不能放鬆。”太平公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