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科疾病(2 / 3)

7.冬瓜皮治腰肌勞損

將曬幹的冬瓜皮焙幹,研成細末,久服可治腰肌勞損。

8.香蕉皮治皮膚破傷

皮膚不慎擦傷或刮破,家中既無藥,離醫院又較遠,可用香蕉皮的內側按摩傷口,然後用繃帶綁好。處理後疼痛很快就會消失,傷口愈合也快。

9.槐樹枝可治外傷感染

取一些槐樹枝燒成灰,研成粉末,用香油拌好,再把一節約1.4厘米的粗蔥白切成兩半,用沙鍋將一些醋燒開(讓醋保持開著),然後用蔥白蘸著燒開的醋洗抹患處(不會感覺很燙),洗的時間越長越好。洗完後再抹上香油拌的槐樹枝灰末。每天2次,幾天後藥幹了即好,如10天仍不見好,再重複1次就會好了。

10.雞蛋豬肉蒸食治腰扭傷

取新鮮雞蛋3~5個,白胡椒若幹(按每周歲1粒計算,最多不超過50粒),五花豬肉50~150克,加入適量食鹽,文火清蒸後食用。每晚進食1次,連續攝食3~5天。即可有效散氣祛痛,恢複運動功能。

11.韭菜、米酒治跌打提傷

將300克新鮮韭菜搗爛,加入50克米酒浸泡數日,先取汁擦患處,至局部發熱,再用渣敷於患處,對跌打損傷有良好的消腫、散淤、止痛作用。

12.蜂蜜治皮膚外傷

用蜂蜜治療較小麵積的皮膚肌肉外傷皮損有很好的療效,可起到止痛、預防感染、傷口愈合快等作用。方法:用棉簽蘸適量蜂蜜直接塗在傷口上,稍大麵積的傷口塗藥後可用無菌紗布包紮,每日塗藥2~3次,一般3~5天即愈。

13.茄子粉消腫止痛

因跌打傷造成腫痛(重傷除外),可將鮮茄子1個焙幹研末,每日2次,每次10克,用黃酒送服,有消腫止痛作用。

14.蔥白、紅糖止血

將蔥白與紅糖一起搗爛成泥,敷在傷口,即可止血。

15.柳絮止血

外傷引起出血時,可取1小團柳絮敷在傷口上,便能止血。平時可將柳絮搓成線備用。

16.南瓜葉治刀傷

將適量南瓜葉曬幹,研成粉末,當發生刀傷時,先消毒傷口,然後敷上南瓜葉粉末,療效明顯。

17.艾、薺草外敷有效止血

艾草、薺草是最常用有效的止血藥草,將艾草或薺草的葉子揉搓,敷於傷口處,便能立即止血。

18.柿子蒂粉塗患處助傷口愈合

把吃剩下的柿子蒂用瓦片焙幹,研成粉末待用。把傷口洗淨消毒,然後把研好的柿子蒂粉末塗在傷口上即可,3~4次傷口即可愈合。

19.牙膏塗抹患處可止血

在皮膚擦傷的部位抹上一些牙膏,有止血止痛的效果。

20.赤小豆外用治血腫及扭傷

適量赤小豆磨成粉,用涼水調成糊,於當日塗敷受傷部位,厚約0.5厘米,外用紗布包紮,24小時後解除。塗1次後血腫縮小至小棗大,按上法又塗1次,腫脹消除,疼痛消失。

21.茶葉愈合傷口法

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防止傷口化膿,促使肌肉收縮。在傷口上撒敷經火焙而微焦並研成細末的茶葉渣,便能止住少量出血,並有利於傷口愈合。

22.西瓜葉可止血

將西瓜葉曬幹研末,撒於患處,可治刀傷出血。

23.竹膜可止血

竹子內層薄膜,被譽為止血“仙丹”,將它貼在輕度外傷處,可立即止血。

24.生栗子治紮傷或拉傷

遇硬傷或鐵、木、竹刺入肉內,將生栗子搗成泥敷在患處,有止疼止血、吸膿毒及異物作用。

25.蓖麻子治鐵器紮傷

7~8粒蓖麻子剝皮,1/4碗白米飯,一起放在木板上用木棒搗爛,然後貼在傷口上,外以繃帶包紮;20小時後拆掉,第二天再貼1次,即可痊愈。

26.甘草、香油治愈傷口潰瘍

用大甘草150克,刮去皮切細曬幹,研成細粉末,裝入磁缸或玻璃缸,用250克純淨香油浸泡3晝夜,即可使用。甘草,味甘性緩,能清火、解百毒,生肌止痛;麻油(香油)能清火潤燥,解毒殺蟲。二物配合,有消腫、解毒、止痛、生肌之效。此方還可治療小兒暑天熱癤瘡。

27.魚肝油浸患處可治外傷

魚肝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滋補健身之佳品。它還是外科妙藥,具有生肌長肉、愈合傷口的良好療效。

具體用法是:對新傷口先作常規滅菌消毒,已潰傷口先作,徹底排膿清創。然後將市售濃縮魚肝油丸剪破,用魚肝油汁浸蓋創麵,1~2天傷口即能愈合。用量視傷口大小而定,以魚肝油汁完全覆蓋傷口為宜。

28.醋水泡腳可治腳痛

取米醋1000克,加熱至腳可浸入的溫度,每日浸0.5~1小時。如果醋的溫度下降,應再次加熱。一般用10天左右,足跟痛就可逐漸減輕,連續浸泡1個多月,就可恢複正常。

29.指甲草煮水熏蒸治腳跟痛

找5~6棵約30厘米高的指甲草根(又叫鳳仙花),洗去泥土,放入搪瓷或鋁製的洗腳盆裏,加上可漫過腳的水,將水煮開後,添1小勺鹽,稍微攪一攪即可。開始水太燙,可先用1個棉墊蓋上盆,腳伸進去熏蒸痛處,稍後反複洗泡,直至水涼為止。1天1次,連續5次,可好轉。

30.鹽醋浸紗布外敷治擅傷瘀血

將鹽和醋各100克放入500克水中並加熱,在其得到充分溶解後,將1塊紗布浸入熱水中,待紗布完全沾濕後取出,再將熱紗布敷在淤血處即可。如經常重複,以保持紗布的熱度和濕度,治療效果會更好。

注意:此法隻適合在采取應急措施(主要針對撞傷及由撞傷而引起的疼痛)時使用,嚴重者還是應該到醫院就診。

31.花椒、香菜消腫化瘀

對於關節處的挫傷而紅腫脹疼,可取花椒1把,鹽2匙,香菜1把,蔥胡子1把,用搪瓷盆或鋁盆放入半盆水,燒開後先用熱氣熏傷處,再以毛巾蘸藥液熱敷(勿燙),之後可將傷處浸於藥液中,1日數次,一般1~2日腫消痛止。藥液可反複使用,但每次要加熱。

32.桂圓止血

幹桂圓去肉後將核焙幹,碾成粉末,用玻璃瓶裝好。皮膚流血不止時取出少許藥粉塗在出血處,血會立即止住。

33.鳳仙花治跌打損傷

鳳仙花又名指甲花,是一種最常見植物。在用於本方時,鳳仙花的嫩葉嫩莖均可使用,將其搗爛後敷在傷處(即使皮破傷也無妨),量可多用一點兒,如果藥泥溫度熱了就再換新藥,前2~3個小時盡量不斷地換藥,3小時後每小時換1次即可,5~6個小時以後每隔2~3小時換1次藥,第2天則改為5~6小時換1次藥,大約3天後即可痊愈。

34.頭發止血

將頭發燃燒後研成細末,塗在傷口處,即可止血。

35.陳稻草消腫止痛

將陳稻草(越陳越好)燒成灰,用男童尿液攪和做成灰餅,趁熱敷於傷痛處,即可消腫止痛。

36.醬油、蜂蜜可治手指腫痛

在醬油中加入適量蜂蜜,然後加溫至40℃左右,將手指插入浸泡10分鍾,即可消腫止痛。

37.生薑、芋頭和麵調敷治腫痛

因扭傷或寒濕引起的腰痛或四肢關節腫痛,可用生薑汁、鮮芋頭泥等量,再加少許麵粉調勻,敷貼患處,外加包紮,每日換藥1~2次,即有一定消腫止痛的功效。

38.清涼油治足酸

旅途勞頓、雙足酸痛時,用清涼油塗擦兩腳,便可消除腳部酸痛和疲勞。

39.螃蟹黃酒治腰傷

當腰部扭傷時,可將500克螃蟹洗淨搗碎放在容器內,加500克黃酒拌勻,然後將容器放入鍋內蒸1個小時,吃蟹肉喝湯汁,連用數日,腰傷可愈。

40.黃瓜、石灰治刀傷

將老黃瓜兩端分別橫斷開,用筷子攪拌瓜瓤,塞滿幹淨石灰,用白線縫合,白布帶裹後,懸於通風幹燥處,1~2年後,將瓜碾為細末,用瓶貯藏。可外敷傷口,有消痛、止血功效。對已感染的傷口無效。

關節疾病

1.生薑、麵粉、白酒治關節痛

關節疼痛時,可將30克生薑搗爛,加30克麵粉、適量白酒,調勻後敷在患處,連用數日,可起到活血散寒、舒筋通絡的作用。

2.鮮芝麻葉燒水治關節炎

鮮芝麻葉200克,放沙鍋內,注入涼水,等煎至水剩下1碗時,趁熱喝下,每天1次,此法可治關節炎。

3.揉捏按摩等治療頸椎病

(1)雙手十指交叉,放在脖子後,用手掌按摩兩個太陽穴及後頸後部100次,然後單手各按摩50次。按摩時下頦微抬,以使後頸部肌肉放鬆。每天早、晚各1次,長期堅持。

(2)十指伸直舉同臉高,上下搓臉,每天早晚各100次,長期堅持。對肩周炎、美容也有作用。

(3)用橡膠錘捶打患處30分鍾,力量適度,早晚各1次,對頸椎病能起按摩治療作用。

(4)舌尖在牙床內側或牙床外側按同一方向轉圈攪動,待後腦勺感到痛脹時稍休息,再向相反方向轉圈攪動,反複3~4次。早晚各做1次,長期堅持。

(5)身體不動,下頦抬起,抖動前伸,每次8~10遍,此法名“鶴吸水”,對活動頸椎關節有很大的幫助。

(6)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跟站穩,用頭部代筆書寫繁體“凰”字,按字筆畫同頭部擺動5~10次,此法名為“鳳字功”。此功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製,預防頸椎病效果很佳。

(7)每晚睡覺時,用1條2尺多長、2寸寬的厚軟布把脖頸圍兩三圈,即對頸椎病有一定療效。春秋冬三季可用該法。

4.醋敷法治落枕

取食醋100克,加熱至不燙手為宜,然後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可用2塊紗布輪換進行,痛處保持濕熱感,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分鍾,每日2~3次,2日內可治愈。

5.絲瓜絡、白酒治關節痛

將50克絲瓜絡放入500毫升白酒裏浸泡7天,去渣服用,每次15毫升,每日2次,對關節疼痛有療效。

6.醋煮蔥治關節炎

有人患有膝關節炎,走路疼痛,治療無效。後經人介紹一方,用後果然見效。其方是:普通醋500克,鮮蔥500克切成寸段,一起放在鍋裏煮沸,略涼後用紗布蘸醋汁擦洗關節炎處,每次擦洗10分鍾,每天6次(多擦亦可),半月後見效。醋汁擦完後再煮新蔥,不必擦1次就換新的;輕輕蘸擦,不宜用力過猛;醋汁涼了需加溫後再用,溫度有熱感即可。

7.韭菜汁可治關節腫痛

取鮮韭菜數根,用手掌搓出汁擦患部,間隔1小時擦1次,連續10日即愈。擦時不可性急,應循序漸進。

8.桑枝、柳枝治腰腿痛

取桑枝、柳枝各1小把用水煮30分鍾熏洗患處,可治腰腿痛,尤其是由風寒引起的腰腿痛。

9.炒大鹽可治老寒腿

患有老寒腿的人,可用棉布縫1個書本大小的口袋,雙層,中間絮上些棉花,不宜太薄,也不宜太厚;每天晚上將大粒鹽1000克放鍋內炒數分鍾,聽到響聲即可;將鹽倒入袋內,口封好;睡前將此口袋放置於關節疼痛處,蓋上棉被。每晚敷1小時左右,連敷1周為1療程,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效。

10.苦竹酒治關節炎

將150克苦竹放在250克酒中浸泡7天後服用。每次1小杯,每日2次,可治關節炎。

11.高粱根、鴨蛋治膝痛

取7個高粱根煎湯,去渣取汁,用來煮2隻鴨蛋,加少許糖服食,可治膝痛、腳跟痛。

12.鵪鶉治全身腫痛

取1隻鵪鶉,去毛及內髒後洗淨,加30克枸杞子、9克杜仲,再加適量水煮湯,食肉飲湯,當天吃完,連用1周,對風濕病引起的全身腫痛有療效。

13.蒼耳子治關節炎

嫩蒼耳子適量,將其搗爛成泥狀(如幹可加適量水),敷於患處,再用紗布或布條紮緊。一般敷40分鍾即可,如病情重也可時間長些。敷後會拔出水泡,水泡越大效果越好。

14.搓指防關節炎

老年人常有關節疼痛毛病,簡單的搓指運動可促進微循環改善,利於骨關節的功能調適。方法是:先用左手搓右手手指關節。先搓掌心1麵,五指依次進行,用拇指、食指上下搓動。然後反掌搓手背部,全搓完後換手進行。每天早晚1次,每次10分鍾。

15.核桃樹枝治膝關節痛

將核桃樹枝切成10厘米長的小段,每次放10根(5天後再加10根),入鍋煮1小時(第2次燒開即可,水和樹枝都不倒掉)後熏蒸患處;薰時盆上要蓋1塊三合板或薄鐵皮,中間挖1孔,讓蒸氣從孔中射入痛處,用其蒸氣熏患處;人體一側趴在長沙發或凳子上熏效果好。每晚睡前進行,時間長短不限,水涼為止。冬、春季療效好。

16.花椒治膝蓋痛

取花椒100克壓碎,鮮薑10片(切碎),蔥白6棵切碎,三種混在一起,裝豆包布內攤平後,將藥袋放膝痛處,藥袋上放一熱水袋,蓋上被子,熱敷30~40分鍾,每日2次,每袋用7天(1療程)。

17.橡子、刺菜泥可治關節痛

取7粒橡子,7棵新鮮刺菜,砸成肉泥,攪拌均勻,糊在關節的疼痛處,用紗布包上,繃帶纏住,3天後揭開。疼痛處可出現水泡,不可弄破,讓其自然吸收消失(防止感染),關節痛可隨之好轉。

18.熱敷麥麩子可治關節痛

用麥麩子1000克,食醋、食鹽各500克,放在一起拌勻,裝在小布袋裏,用鍋蒸熱後敷患處,再在上麵蓋個小棉墊兒,直到布袋不熱了為止,連用半個月後可見效果。

19.黑豆南蛇皮治風濕性關節痛

將90克黑豆炒香,120克南蛇皮去鱗,120克生薑去皮,加2000克水,煮至爛熟,當天分2次服食,可治風濕性關節疼痛。

20.虎杖根、白酒治關節炎

將250克虎杖根洗淨切碎,放入750克白酒內泡半個月,每次15克,每日2次,可治關節炎。

21.中藥煮雞治風濕痛

當歸、川芎、麻黃、懷膝、陳皮、木瓜各10克。將藥用紗布包好放入雞肚內;然後用線縫好雞肚,清煮,不放鹽。煮熟後連湯一起喝,要發汗,千萬別見風;1次吃不完可吃2~3頓。吃完1付後隔1天再吃第2付,共吃3付見效。

22.棉花籽治風濕痛

取100~150克棉花籽,用急火炒焦炒糊,讓棉花籽的纖維基本燒盡,然後加上棉花籽量1/3的食鹽一起再炒,炒熱後裝入1個雙層布袋內待用。另用生薑(塊狀)蘸白酒在患處順刮至顯紅時,再用盛棉花籽的布袋趁熱敷熨,立感舒適。每天1次,連敷4~5天,一般風濕痛可消失。布袋可連用3次,用前必須加熱,以不燙皮膚為主。

23.蜂蜜薑末酒治腿酸痛

取500克白酒(二鍋頭即可),500克蜂蜜,將酒與蜂蜜按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再加1把薑末泡入其中。10天後飲用,每次1小酒杯即可,同時吃一些薑末。

24.粗沙子滲醋熱敷治關節炎

取粗沙適量,淘淨濾幹後裝入布袋裏,用時以醋滲透再放到蒸鍋上蒸燙,取下趁熱敷於患處,每晚1次(半小時),堅持半年可見療效。

25.蜂王漿改善關節炎症狀

英國科學家通過對200名關節炎患者研究後得出1個結論:每天服用1次蜂王漿的關節炎患者,其疼痛減輕程度高達50%,關節靈活度也改善17%。

26.木瓜酒治關節酸痛

木瓜1個(約250克),刺五加皮120克,放進100克米酒中,浸泡10天後即成木瓜酒。每日2次,每次飲30克,適用於風濕關節痛和勞累引起的筋骨酸痛。

27.穿山甲、川牛膝治風濕痛關節炎

穿山甲、川牛膝、清風藤、海風藤、追地風各25克,用1500克原漿白酒封閉浸泡7天。然後,每天早晚各服1次,每次50克,連服3副見效。據說此方治愈率在95%以上。

28.鐵菱角等治關節炎

鐵菱角、廣木香、斑柴根的鮮根莖各50克,洗淨,晾幹外表水分,甩木槌或棍棒敲碎,再用上等白酒1500克浸泡(如無1500克容器,可分開浸泡)。7日後,將渣濾去飲酒。每天3次,隨量飲之。飲後注意休息。

29.垂柳枝治風濕等症

采新鮮垂柳枝150克洗淨,剪1寸小段放入藥鍋煎煮,第一煎20分鍾,第二煎25分鍾,兩煎藥液混合,待溫度降低時,加適量槐花蜜攪勻,分兩份早晚各服1份,連服3劑,可治愈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經絡疼痛和高血壓等症。重患或久患者可增加1個療程。

30.南瓜藤、老蔸浸酒治風濕

取上等純米酒(20度左右)5000克,甘蔗紅片糖1000克,秋後的南瓜藤老蔸(方言,指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莖)5~7棵;先將藤蔸洗淨,晾幹,斬成段,然後與片糖一起浸在酒中,密封20天左右即可開封飲用。長期堅持,療效漸顯。每次用量,視患者的酒量而定,一般100克左右,每天1~2次,無需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