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多山,道路崎嶇難行。
若是北虜真的進了涑河府,估計也不會往山陽縣來。
畢竟,北虜多騎兵,而山陽縣山路崎嶇,實在不是騎兵作戰的好地盤。
再有,一旦北虜到來,他們一家子完全可以直接躲進山裏。
帶著如此思量,一家人在山陽縣孤山鎮靠山村落戶了。
變賣了一家人身上所有的首飾玉器,得了百十兩銀子,買了十畝薄田,又買了靠山村的一處土坯院子。
一家人,終於有了落腳地。
青玉,依舊是跟著他們。
不過宋氏卻是除了她的奴籍,認了青玉做妹子。
一家三口,自然也就變成了一家四口。
薑黎多了個小姨。
如今正是深秋時節,家裏需要過冬的柴火。
薑鑫身板文弱,明顯是做不來力氣活兒。
薑黎便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在靠山村開個私塾,幫村裏的孩童啟蒙。
束脩不要錢,隻要些柴火、糧食什麼的。
薑鑫之前的確是有些書呆子氣,但這生活環境變了,他也是跟著變了。對於薑黎的建議,他隻是稍稍想了想,就應了下來。
不過,等薑黎知道自家親爹開出的束脩價碼後,不得不說,這些讀書人,果然都是心眼兒多。
薑鑫的束脩,不單單是柴草和糧食,還包括了來年開春幫自家種地的安排。
這舉一反三的本事,薑黎都不得不佩服。
當然,薑鑫辦這個私塾,不但是解決了自家的難題,還借這個機會,讓他們一家子成功地融入了靠山村。
畢竟,這般的束脩,對於村裏人來講,簡直就跟不要錢一樣。
慢慢的,隨著薑鑫這私塾收取束脩的法子傳開,周圍村子,也有人把孩子送了來。
對此,薑鑫是來者不拒。
一隻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也就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整個孤山鎮,就沒有多少人家不知道靠山村薑家。
薑鑫,可是有秀才的功名在身,在這孤山鎮,著實是頭一份。
鎮子上的有錢人家,也把孩子送了來,而束脩,卻是給的錢,希望薑鑫能多多關照他們家的孩子。
這拿了人的錢,自然得把事情辦好了。
不過,薑鑫也沒有對這些用錢做束脩的孩子太多的關照,隻是,給他們布置了更多的課後作業。
關照嘛,必須得有。
孩子的家長知道了,對薑鑫滿心感激。
至於作業加重的娃兒們,隻能慢慢享受這沉甸甸的父愛。
薑家在靠山村安了家,薑黎則有了時間打理自己的空間。
如今的她,已經確定,空間裏的泉水,並不是什麼靈泉,就是一般的泉水,而空間裏的糧食,也就是糧食,不帶什麼靈氣。
不過,即便是如此,薑黎也還是很高興。
畢竟空間裏的莊稼,長勢喜人。
等收獲了,他們家就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沒錢,不打緊。
畢竟,隻要有糧吃,這心裏就不發慌。
美中不足,空間裏的糧食要收割,還得薑黎親自動手。
每每當了半夜,薑黎就得跑去空間割麥子、摘玉米、挖土豆……
不同時節的莊稼,在這空間裏的生長,居然完全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