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人生的秘密(7)(1 / 3)

諾威·霍金斯在做了多年的福特汽車公司銷售經理後,感觸頗深地寫道:“目前福特公司最緊缺而且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而對此,所有行業的決策者都表示讚同。一個企業的發展好壞全由其所擁有的人來決定。在任何一家企業裏,一旦工作有空缺,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親戚朋友,而是一個真正適合這個工作的人。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人才。為此,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隻要是具備他們所需素質的人,他們絕不會輕易放過。不僅如此,他們還隨時隨地留心可造之才。而他們在招聘員工時,最看重的就是他們所強調的創新精神。

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即便擁有了大量人才,想要立即就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提高公司業績,也是不可能的。在一段時期內,隻能完成一個目標。否則,即便有再多的人才,也於事無補。這一目標可以是改變某個部門的工作業績,完成一項工程裏的某一階段的任務,或是實施一個新計劃。然而無論做什麼,都隻能一次做一件事,一個一個來,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一旦確定這個時期的工作目標後,整個公司的工作中心都必須轉移到這個目標上。全公司上下的人都必須要為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出謀劃策,榮辱與共。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必須清楚地了解自己在這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利用自己的潛力,在對整個形勢作出詳細周密的調查和評價後,擬出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

成功晉職者的秘密

在《關於商業的思考》一書中,你會讀到:

“人們往往在評價一個職位時,都隻膚淺地關注其是高是低、年薪多少、能行使多大權利、擁有多少特權這些世俗的東西,而甚少考慮到其價值以及能對整個公司作出的貢獻。事實上,關於一個職位,重要的不是那些外在的、形式化的東西,而是要看在這個職位上的人如何高超地利用其權力為公司謀福利。有一個人處在某個職位上,每年給公司創造的價值是15000美金,他自認為工作幹得相當出色,而公司老總卻另有想法,他將這個職位指派給了另一個人,而這個人很快就為公司帶來每年8萬美金的收入。兩者都在同一職位上,完成的是差不多完全一致的工作。”

“區別就在於人,或者說在於兩人對待工作的想法、態度。前者對於其工作毫無概念可言,完全不曉得居其位該謀什麼職。後者恰恰相反,他對工作了然於胸,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積極思考,不斷創新。對於前者而言,隻要把本職做好即可,其他的無須多想。”

“兩人的業務水平相差如此之大,不僅僅是因為後者比前者業務能力更精進,更是因為後者見過大世麵,有大氣魄,而前者沒有。前者由於視野狹窄,想法偏頗,而束縛了自己的能力,一旦他有機會見識一下大世麵,放開心胸,放棄自己的偏執,他也能迅速成長為一位有遠見卓識做大事的人。而這之間的變化,就像巍峨的雄峰與低矮的小丘的區別一樣顯而易見。關鍵還在於人的心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們的心就像一根橡皮筋,用力抻一抻,能伸得很長,而隻要一放鬆,它立即回複原來的鬆懈狀態。人也是,有壓力才會有動力,而絕不能放任其自由發展,否則隻能像自然狀態下的橡皮筋一樣。而隻有有意識地去嚐試努力,才能知道自己有幾兩重,有多大本事。”

“每個人都應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尋找到對我們的工作最有利的解決辦法,不管這個方法看起來多麼的違背常規、離經叛道,我們應有包容之心、分辨之心,從中挑選出最合適、最可行的。”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成大事者,必定也是從一件一件小事做起。對於這一點,我頗有體會。一天早晨,我如往常一樣,立於窗前,觀看建築工人在為了建造一幢辦公大樓搭鋼筋。一聲尖利的哨音響起,起重機操縱台上的工人就像操縱杆,放下吊鏈,然後再一聲哨音,下邊的人蹲下來,將鋼筋用鐵鏈牢牢地拴住,然後往後退,再吹一次哨子。操縱台的工人再次拉動操縱杆,鋼筋‘嗖’地一聲從我眼前飛到了16層。然後用鋼釘牢牢地固定住。”

“盡管它目前隻有雛形而已,卻也已初具規模,有朝一日,一旦建成,其周圍建築物必定被它比下去,黯然無光。然而人們在感歎其雄偉、壯觀時,須銘記在心,它也是建築工人們一點一滴的努力、一磚一瓦蓋起來的。最初,它僅是某個膽大妄為的建築師腦海裏不安分的構想,然後被匆匆地用鉛筆在紙上描繪出來,逐步完善直到最後的設計方案定稿出台,再下來就是建築工人的辛勞和汗水。一環套一環,一旦哪個環節出了差錯,整個計劃就不得不擱置。一切的大事都由這些點滴小事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