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家看來,那些文學巨匠、藝術天才、商界奇才、政界要人和發明家們,不過是如我們一般的普通人,他們不過是知道了該如何、以何種方式去喚醒下意識。
據報道,伊薩克·牛頓沒用意識的幫忙便擁有了無窮的數學和物理學知識。莫紮特這樣談起他的美妙樂章,“它們是自然而然從腦中流淌出來的”。
我們的下意識就像一個巨大的磁體,不斷地吸收宇宙思想中所蘊含的、無限的知識、力量和財富。
瓦倫·希爾頓在《應用心理學》中這樣說道如果考慮到它的種種行為的立足點,下意識應該算是人腦中身兼二職的部門,它的一個職能是指導身體所有的重要活動,另一個職能則是應興趣、注意力以及所有當時在意識中不算活躍思想的要求,去執行。
“然後,去觀察擺在你麵前的可能性。一方麵,如果你可以在下意識活動的時候控製你的思想,那麼你就可以控製身體基本功能的運行,保證身體的效率,並讓自己遠離功能型疾病。另一方麵,如果你可以決定什麼樣的想法可以從潛意識裏麵透出來給意識。這樣你就可以挑選組成你意識、決斷、判斷力和感情傾向的材料了。”
“其實,成功地控製你的思想就是獲得健康、成功與幸福的第一步。”
但是,很少有人會理解或是欣賞到下意識所蘊含的豐富知識與巨大能量是可以隨個人意願召喚的。通過不斷地關注和主動地行動,我們會時不時地探到下意識的領域,並將我們的想法在下意識裏留下足跡,然後這些思想就會永遠地留下了。但問題是,時常鑽進下意識裏的反而是那些消極的情緒,例如恐懼等等。而這種情緒也會像其他積極情緒一樣在腦中時不時地被想起,揮之不去。你必須學會的就是和這些想法溝通,隻讓那些積極的想法反映在你的下意識裏。
有一個人,他經常吹噓自己的身體是如何如何健康,他的朋友們決定捉弄他一下。一天早上,他碰到了第一個朋友,朋友就一直說他臉色很難看,問他是不是覺得不舒服。其他的朋友也是,一看到他,也說了些類似的話。到了中午的時候,那個人開始相信朋友們的話了,而這天還沒過完的時候他就真的病了。
這裏還有一個更加明了的例子。但是這件類似的事每天都在我們的身上發生。當我們吃了些東西,而別人告訴我們那些東西對身體不利時,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真的病了。
假設有些新的疾病被發現,而且病症被報紙加以報道,那麼成百上千的人就會馬上病倒。他們就像那個讀了醫學百科的人,不停地懷疑自己有這病、那病。專業的藥品廣告商們意識到了建議的力量,在這上麵賺了大把的錢。如果你覺得完全沒有他們的藥所能治愈的病症的話,你就算是個特例,但不能代表大多數人。這是它消極的一麵。艾米莉·庫特將她的係統建立在積極的那一麵上,那就是告訴自己的下意識,無論覺得自己得了什麼樣的病,病症都是在慢慢轉好的。這樣做有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很好地利用它,會產生奇跡的。但是,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而且我希望能在這本書結束之前把這方法介紹給你們。你的下意識是極其智慧、有力量的。它知道很多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如果使用得當,它就會作出可靠的判斷,顯示出無敵的力量。
你的意識也許會睡覺。正常情況下,它會忠於職守,讓意識可以投入到應付外界的生活中。一旦意識遇到什麼解決不了的難題,如果它能召喚下意識,這個能量是無窮的,它就會馬上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