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十三線小城,滿打滿算不過80萬人,除了第三產業和互聯網小微企,基本上沒有可以提高財證收入的支柱企業。就連在別處整天牛皮哄哄,興風作浪的房地產,在這兒也沒了脾氣,低眉順眼,安安靜靜,憋屈卑微,像個棄兒。
因此,小城的生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除了一般生活需要采買,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購買力。而且,因為小城居民的構成大多少是當地原住民,生活習慣和審美水平驚人的一致。民間煙廠生產的那些低價煙,才大行其道,格外好賣。
“平平。”“媽。”“貸送來啦?”“嗯,又加了二個百分點。”已開始發胖的老媽有些吃驚:“上次進貸,不是加了三個百分點?”正在收貸的平平,搖搖頭,有些遲疑道:“要不,媽,我們不銷售香煙算啦。”
她看看擺在地上的各種香煙,皺起了眉頭:“煙局查得越來越緊,已經出過一次事了。”“別犯傻啦!”老媽蹲下地,幫著把煙重新分類,收藏在貸櫃後麵:“這城裏到處都是呢,又不是我們一家。再說,不銷售煙,”抬抬身,指指貸櫃上的琳琅滿目:“就這些幹副雜貸,手機時尚小玩意兒,能養得活自己?”
平平爸媽都是小城水泥廠職工,水泥廠雖然被政府限產限量,可必定還在運轉,其員工雖然停業分批上崗,可政府措施到位,員工們好歹還有上崗工資可領,還不至於身無分文的斷炊之危。所以,平平爸媽最擔心的,就是自己唯一的女兒。
二年前,開業的高潮和餘流慢慢過後,平平自己也算過帳。
因為自家房子沒有租金,再除幹打淨各種成本和費用,小攤子每月的純利潤,基本都能夠保持在二千塊錢左右。這水平呢,比起諸如娟娟在大商場租賃的小店每月純利,雖然差了三分之一,但自己也能接受。而且,根據小城目前的生活水準,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也將就夠了。
說實在話,攤鋪,是家裏的。貸物,是老媽每月幫忙聯係送來,和她每月不辭勞累盤點的。和社會各方麵的接洽聯係,是老爸出麵攔著的。自己付出的,就是每天蹲守在家裏銷售,然後上網聊天,交友和打遊戲。
而且爸媽輪崗休息時,自己還不時讓他們守著,跑出去會閨密一起玩兒解悶。至於男朋友,拜托!還沒認真想過……小日子過得不紅不火,不緊不慢。可這人啦,就是欲望越來越高。慢慢地,自己還沒有什麼,爸媽卻感到了不滿足,這才有了民間煙進了我的小攤店。
周平平畢竟是個當代大學生,對爸媽的提議一開始是極力反對排斥的。
當然,平平到底拗不過自己爸媽,到最後也隻能默許,默許之後,卻是鋪天蓋地的五味雜陳。民間煙的偷偷上櫃,立竿見影,迅速就產生了財富效應。第一個月的純利潤就達到了五千元,撥掉固有的二千元,黑煙的威力,就清晰地顯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