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微服私訪去也(1 / 2)

今天是正月初一,是大乾王朝的新帝登基後的第一個新年,也是新年號正式啟用的一年。

先帝大乾太宗文皇帝的元慶年已經成為了曆史,上到大臣,下到販夫走卒都不知道新帝能不能延續元慶之治的輝煌。

新年的大朝會上,政事堂的中書侍郎、參知政事、東府宰相王倫代百官上書,為新帝上尊號為“應天神運皇帝”。

而大乾的新皇帝,這位應天神運皇帝也宣布今年開始正式改元“紹慶”,意為“繼承元慶”之意。

在處理完了大朝會的程序性問題後,便是元旦大宴。包括宗室、文臣、武將、勳貴都在大宴的邀請範圍內。

不過,紹慶皇帝的長子,準太子、大皇子劉元海在祝酒三杯後,便以不勝酒力為名先行告退。

實際上,回到東宮後,劉元海就換上了便裝,帶著貼身中官李荷出了宮。

“大皇子殿下,初一乾安城都沒有什麼店鋪開門的,何必要出門一趟呢?還怪冷的。”李荷對劉元海說道。

劉元海隻是搖搖頭沒說話。

李荷駕著一輛馬車,載著劉元海在街上走。

大年初一,雖然街道上沒有什麼店鋪開門,但是街上還是有不少人,手裏提著東西匆匆地走著。不用說,這肯定是走親戚的。

劈裏啪啦的鞭炮聲一直在響,為了大皇子的安全,李荷沒有敢往鞭炮聲密集的地方去。

走著走著,馬車便來到了乾安城的永年縣。

雖然大家都叫大乾帝都為乾安城,實際上乾安是個縣,與永年縣共同構成了帝都。而這兩個縣上麵又有一個轄十八縣的承天府。可以說,承天府府尹、乾安、永年兩縣縣令,都是受夾板氣的位置。也難怪有人說“三生作惡,承天府尹;作惡三生,乾、永縣令”。

永年縣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實際承擔了乾安城這帝都的商業功能。因其在東,因此也俗稱東市。

“一路上沒有看到有路倒,不知道是兩縣官府的衙役收拾得夠勤快,還是今年真的沒有路倒。”劉元海隔著門簾對趕車的李荷說。

“殿下,休怪老奴多嘴。我覺得大概率是衙役跟五城兵馬司的人收拾得勤快點。按照以往的經驗,這冬天哪能不凍死幾個人呢?尤其是今天這種化雪天。文皇帝他老人家把這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也免不了一個冬天乾安城多出幾百個路倒。”

劉元海心情沉重。

“希望在父皇的治理下,起碼在乾安城,每年冬天能少些路倒吧。”

“皇帝陛下他英明神武,定然能在文皇帝的路上更進一步的。老奴說句大不敬的話,若是有天您繼位,將來的史書上肯定要對您祖孫三代的大功德大書特書的。”

“李中官,你倒是會拍馬屁。”

“殿下,我這可不是拍馬屁,我這是在講事實。”

劉元海掀起窗簾向外看去,隻見路旁有一家他從未見到過的三層樓,因其獨特的外觀,在一眾建築中可謂鶴立雞群。

“李中官。”

“殿下。”

“看到西邊那座樓了沒有?”

李荷經過劉元海的提醒,看向了那座與眾不同的樓。

“你以前見過這座樓嗎?”

“老奴在乾安城生活了幾十年,隨著陛下和殿下來這裏也不少次了,還真沒有見過這座樓。”

李荷練過一種提升眼力的功法,看得比劉元海清楚。

“這樓的窗戶似乎都使用了透明的琉璃。恕老奴見識短淺,老奴還真沒見識過這種琉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