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豐城白馬寨是個有著縱橫六十四條巷道、一百多棟上三四百年曆史民居與一眼香泉井,曾被明朝皇帝禦封為“地師府”的古村落,留有許多明清標本式的老牌坊、門楣、柱石,故而近些年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去觀賞。可讀過曾福龍先生的長篇小說《白馬寨女人》,我眼前仿佛看到有穿著馬褂、頂著花翎、抬著轎子、騎著高頭大馬的舊時各色人等,與當今時代的人們正擦身而過,穿越時空,彼此打著招呼,繼而或交流經商之道,或比試武藝高下,或含情脈脈麵向愛人……整個白馬寨都在這特有的文化氛圍映襯下活鮮起來。

小說作為文學的一種體裁,真是具有非同一般的藝術魅力。它是基於從古今生活中擷取的各種人物原型和事件、情態融於一體,然後加以充分放想,構織成無數的故事情節,塑造出一個個各具特色的人物。而作者的能力高低,拿捏的功夫如何,恰在這當中自然體現出來。曾福龍可謂做得頗為到位。在這部四十多萬字的長篇大作中,他憑借對白馬寨曆史的充分了解,不急不躁,以這方地域不同時代的上十個女人為敘線,將宋、明、清、民國到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發生在這裏的人和事融合在一起,用巧妙的情節構織與人類共通的情感發暄,分布於一個個章回,著意於對他們生存境遇的把握與確認,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從中既觸碰人們視覺,也觸動人們心靈,體味到家國同構的情懷,以人格的光亮喚起不同生活的回憶,傳遞出對綿延不絕情感的記取,讓人通過這部濃墨重彩的家族史,感受到不止一種道德態度和美醜意識,從而用文化這麵無形的鏡子映出對古今社會生存成敗狀態的觀照、審視與感知。

我和福龍已相識多年,讀過他不少情感飽滿、形神兼備的好散文。記得前年受邀編輯《情係明月》散文選集,眼見講求文字優美大氣的主編李麗大姐從各媒體渠道彙集來的百餘篇作品中反複比照,勾選出四十多篇,其中竟有六篇出自曾福龍筆下,其他入選作者都隻上了一篇。我還讀過福龍一部很有看點的長篇小說《高山無言》,深知他是個有厚實文學功底又有獨到思想且心靈幹淨的作者,是個一直勤奮筆耕、富有潛力且正處於迸發期的作家。他寫出的作品,既留意對情景的描摹,對成語、民間俚語的自然應用,也有密集的可讀的故事性,人物性格刻畫得也大都生動鮮明。

在《白馬寨女人》中,從七百多年前楊桂公在持家有方的妻子袁秀花協助下始建家族的往事娓娓道來,塑造了大度賢惠、心有定數的楊吳氏與袁媛,精明能幹、心胸開闊的劉久香,善解人意、體貼入微的楊周氏,命運多舛卻堅守忠貞、賢惠孝順、皈依佛門的楊振鳳,睿智多才、年輕時樂施好善、年老時又巧妙保住古建遺產的楊雪梅,敢愛敢恨、大膽追求真愛而不惜代價的楊彩蓮,聰慧過人、活潑可愛的楊金嬌、楊銀嬌姐妹等一係列白馬寨女子形象。通過這些“時時刻刻用祖訓約束自己,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知書達理,拳頭上能站人、胳膊上能跑馬”的白馬寨女人,映襯出天資聰穎、靈氣超然的明朝從五品官員、風水大師楊雲翔,靠在湘黔兩省經商發達、建立“白馬商幫”的楊梁生,倚誠信辦事、足智多謀而深孚眾望的楊振遠,豪氣俠義、被清同治帝冊封“世甲聯科”的武舉人楊寒柏,滿腹詩書的楊崇文,改過行義的楊金剛,等等數百年來白馬寨的熱血漢子。

那堅強、忠誠、幽默、內斂、纏綿的百般情態,在作者筆下都風生水起,讓我感受到他對人性、對婚姻、對官場、對愛情的理解,深入、冷靜、熱情又不乏智慧。通過主人公們不同的情景當中的行為、語言交鋒,相信會使讀者產生出放不下的閱讀欲望,並置身於小說營造的氛圍裏。這氛圍,有時是道德、習俗、傳統,有時是場所、情景、感觀,但都會令人不由得心頭一軟再軟。進而由白馬寨擴延開來,感知到人類社會無處不在的滄桑變革、人情文化,喚起我們各自家族酸甜苦辣的經曆,觸動對曆史的憶念與反芻,由此再將昔日的彈性轉為當下尚存的溫暖,感受並嗬護平凡、平淡中透出的綿長,珍惜每一個日子,調動智慧把握好每一個機遇,過好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可以說,《白馬寨女人》折射出的白馬寨的人格光輝、文化力量,是豐城人自信的依據,也是贛鄱大地後人們實現複興夢想、走向燦爛明天的不竭動力。就此,我特別要向付出了辛勤努力的曾福龍先生致敬!

誠然,這部不時散發出朝霞氣息與人生況味的作品也非白璧無瑕,甚至我認為還非他的最好作品,同屬性就較為明顯,在多個章節中都能找到某種共同點,不能不說是一種局限與缺憾。但我深信,依福龍的才氣和勤奮,不久後我們又會讀到他超越自我的新作,也使這部作品在他的創作生涯中更顯得有價值、有意義。

蔣維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一日

(蔣維揚:知名文化專家、江西宜春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