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大半年的撰寫,《敬禮,班長》終於與大家見麵了。
2013年1月,陳瑞權被評為“全軍百名好班長新聞人物”後,我們便開始策劃著編撰這樣的一本書。
編撰這本書,我們的目的並不是想將這位典型“做大”,而是希望通過宣傳陳瑞權的事跡,以期對更多官兵有所激勵,對更多的帶兵骨幹有所啟發。樹立“典型”,終極目的在於“使用”典型,用“典型”的效應激發正能量,從而形成一股推動部隊建設的力量。縱觀陳瑞權的事跡,也許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他的名氣和影響力也還不夠大,但是我們看重的恰恰是他在平凡的崗位中默默無聲、紮紮實實幹工作的敬業精神。這位在基層中隊當了十幾年兵的班長,在上百次的執勤處突中總是勇當先鋒,在訓練場上帶出了一批又一批素質過硬的新兵,默默地讓青春之花在基層綻放。有人將“典型”定義為兩種:一種是在戰場上一戰成名的人,一種是老黃牛般兢兢業業幹好本職工作的人。的確,戰爭年代在戰場叱吒風雲的人物是英雄,和平年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螺絲釘”作用、幹好每一件平凡事的人亦不平凡。陳瑞權大約屬於後一種。我們十分珍視這種正能量,並希望以這個個體身上的“正能量”,激發出更多官兵身上的正能量。這是我們編撰此書的全部動力。
本書分為“媒體報道中的陳瑞權”、“故事裏的陳瑞權”、“眾人眼裏的陳瑞權”三輯,從三個不同的層麵、角度反映了陳瑞權的事跡。讀者朋友或許注意到了,書中的第二部分“故事裏的陳瑞權”,均采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以“我”的角度展開敘述——這是我們刻意選用的角度,旨在讓讀者讀起來更加真切。
書名定為《敬禮,班長》,有兩層意思:一是向書的主角陳瑞權致禮,二是向更多奉獻在基層崗位上的優秀班長致以崇高的敬禮!
在此,要特別感謝武警福建總隊兩位首長為本書作序,給我們注入了激情和活力,感謝總隊政治部對本書給予悉心指導,感謝海峽文藝出版社在出版上提供幫助,感謝所有為此書編撰付出辛勤勞動的同誌們!
由於人手、水平所限,或許這本書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懇請各級領導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