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拙作《博弈春秋人物正解》和《天下戰國人物正解》是從政治學、哲學、人才學及文化學等視角對東周列國時代的政治發展過程所作的分析和反思。由於春秋與戰國兩個階段上的政治活動特征不同,拙作的取材形式不同、布局結構不同,因而隻能作為兩部論著。但兩個階段在曆史過程和客觀時間上的銜接,以及本人取材對象和分析方式的一致性,又使兩部論著成為特征相近、不可分離的孿生姊妹篇。我鍾愛兩部拙作遠勝於早年對《三國演義》作分析的那本論著,尤其傾心於其中稍後出世的妹妹篇。分析楚漢逐鹿政治人物的論著是緊接其後的。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為兩書的增修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社科院副院長王經倫研究員給予了具體的指導。廣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廣州市社科聯主席、研究員李明華博士審閱了兩書,並在百忙之中撥冗作序,將論著介紹和引薦給讀者。對單位、領導和朋友所給予的支持,本人在此表示誠摯感謝!陝西人民出版社的李向晨編輯與李向瑜編輯對論著的大小標題做了傾向於現實的改動,希望他們的辛勤工作能得到讀者的歡迎。我在對春秋戰國人物分析之後,又有對該時代典型文化現象的分析和對列國政治發展的論析兩本拙作,試圖由此構成對春秋戰國政治運動和文化特征更為翔實完滿的認識,希望能盡快麵世,也盼讀者朋友一並能給予批評指正。人類社會的發展沒有盡頭,對民族曆史和傳統文化的反思自然不會停頓終結。當代文化成果終將有被超越的一天,那將是民族文化更為長足的發展,對此我們滿懷信心並欣喜地期待著。
作者
2005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