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滄海桑田,朝代更迭世多變遷,不想又是哪家逆賊做了‘天子’!”
夕陽下,陳然正小心翼翼地翻閱著一本紙質泛黃卷角的筆記本。
楊青倚劍侍坐在一旁,目光遠遠注視著逐漸西沉的落日不禁言道:“太傅大人,卑職一直心有疑惑困擾至今,不知能否為之解答:為何每一代的儲君都要被送到外麵?”
“昔德祐之恥、景炎國殤,及衍國二王、宋末三傑之事,你可知?”
“前者乃我大宋之恥華夏社稷之辱,後為千秋萬世明主英烈,卑職豈能不知!”
“昔年蒙古韃子攻臨安,太後先奉表納璽隨即帶領孝恭皇帝出降,從此社稷不複,此為德祐之恥!”
“謝太後於其尚未進駐臨安前,匆忙進封孝恭懿聖皇帝兩個幼子:七歲吉王為益王,判福州;同時進封四歲信王為廣王,令之判泉州,二王則於臨安陷之前,由駙馬都尉楊鎮等護衛,出京師,經婺州,下溫州,由此以延國祚由此我大宋得以延續至今,此是為‘衍國二王’”。
“而臨安陷後,不甘忍辱就範等諸路文臣武將,得知益王、廣王已抵達溫州,皆懷救扶社稷之誌戡亂天下之心前去投奔。於是,昔日宋室舊臣,如今又聚集在二王的麾下。直欲重建朝廷,再造乾坤。接著便於溫州江心寺擁立益王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廣王為副元帥,同時發布檄文,昭示各地忠臣義士緊急勤王,光複舊物。
而當中便有那丞相文信國公文忠烈、上柱國左丞相陸忠貞、太傅樞密副使越國公張忠肅,此為“宋末之三傑”!”
說道此處,楊青神色激昂意氣風發,就連萱公主及眾侍衛也被其所感,聽得來了興趣紛紛靠上前來。
“不錯,看來你熟知的很,那崖山國難你可又可知?”
楊青不禁神色黯淡下來,娓娓說道:
“德祐二年五月初一,益王於福州正式登極為帝,改元景炎。同時,晉封禦弟廣王為衛王,母楊淑妃為太後、垂簾聽政。
及五月,乃詐病崩於石岡州,後於歸入穀國祚乃複存不滅焉,古典意義上中國得以延續。
,即為先帝裕文昭武文孝皇帝。
“然是時,群臣聞得知不明個中多欲散去,陸公挺身而出,力極勸阻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將置其何地!昔年,少康憑一旅之師以成中興者、光複十裏方圓夏朝,而為今我百官有司皆備、士卒數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立國?方依此數十萬兵民、萬頃碧海複興大宋王朝三百年之基業!
聞此,群臣個個情緒激昂,紛紛表示誓死複興大宋王朝。
其後,眾擁立年方八歲的衛王昺為帝,改元祥興,是為末之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