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1)

大石村是個普通的村子,住著二百多戶人家,在附近的村子中算是比較大的了。

陳月成是這個村子中的名人,之所以會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在今年考上了大學,成了村子中第一名,也是唯一一名大學生。

高考之後是很長的暑假。陳月成白天隨父母下地幹活,晚上就窩在家裏看書,不管天氣有多熱。陳月成從小就酷愛讀書,而且興趣廣泛。從《中國通史》到《宇宙探索》再到《本草綱目》無所不看,可謂涉獵廣泛,博覽群書了。家裏並不富裕,但隻有陳月成一個獨子,所以日子倒還過得去,他看這些“雜書”也還供得起。這裏之所以稱之為“雜書”,是套用了長輩們的說法。在長輩眼中,凡不是學校發的書,一概打入“雜書”之列,頗有些法官判案的味道。

陳家位於村子的東部,在村子居住的人家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家裏隻有一個兒子,不論是陳月成這一輩還是他的父輩。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比那位北京大學的校長高明--更早就看出了中國要實行計劃生育,而是因為一個算命的獨眼瞎子。

傳言幾十年前,村子裏來了一位算命瞽者,自稱陳摶轉世。村子裏大多數人迷信,便前去拜求高人指點。不料這瞎子算命每卦必準,毫厘不爽,堪稱神數。於是越傳越邪乎,到最後人們竟說這瞎子不僅是陳摶老祖轉世,說不定還是周文王附體。於是東邊的人們沉不住氣兒了,湊了些錢請了老神仙來看看東麵的風水。那瞎子收了錢揣到口袋裏便隨眾人去了東麵。

到了之後瞎子蹲到地上,隨手抓了幾個石子兒就起了一卦。村民們大惑不解,說石子兒也能算卦?那瞎子抬起頭,眯了那隻僅剩的濁眼說:“起卦占數,並不拘於何物,心到處便有天機。”村民們聽得一知半解,於是又大呼真乃神仙下凡。瞎子站了起來,看了看四周,那隻濁眼又轉了轉,說:“吾觀此處地勢走向再結合卦象,此地陽氣太盛。所謂陰陽合則成萬物,隻有陰陽相衡才會太平無事,而此地陽氣多聚而少陰氣,故欲補救,則宜眾鳳而寡龍。”眾村民又是聽的雲裏霧裏。瞎子解釋一翻,村民們還是不解,最後隻好說:“也就是每家最好隻生一個兒子,女兒則是越多越好。”村民這才恍然大悟。

眾人正欲回行,忽見一碗口粗的大蛇正從一旁不慌不忙地爬過。村民們大驚,各自抄起家夥,意欲上去將其殺死。那瞎子眼珠一轉,急忙上前攔住說:“且慢!此乃神龍下凡也,主當地風雨,可使此地風調雨順。切莫害它,否則此地非水即旱。”村民們如醍醐灌頂,謝過了瞎子的提醒又讚其神機妙算,瞎子這才得意而去。

自那以後,東麵的人家凡第一胎為女兒的都大膽的再生第二胎,而第一胎為兒子的便打住不生了,畢竟誰也不敢保證第二胎不會是兒子。於是便造就了現在的獨子局麵。

而此後幾十年,除了*時有幾人意外死亡外,這裏倒真無天災人禍。現在又出了陳月成這麼個大學生,那瞎子也就真料事如神,燭照龜卜了。

自從陳月成考上大學之後,陳母最喜歡做的就是晚飯後坐在大街上和人們瞎侃。九一年大石村還沒有電視,在夏天,人們在晚飯後通常都是搬個凳子坐在街上聊天。這時候,人們少不了對陳母的奉承之辭--如何如何命好,養出來個大學生雲雲。而陳母總會喜笑顏開,十分受用。

“哎你說月成小時候呆頭呆腦的,人家怎麼會考上大學了呢,還是你會教孩子。”一個婦女說。

“月成小時候是挺呆的,”陳母來了興趣,“記得他五歲的時候,吃過晚飯,我讓他看看街上有沒有人聊天,說:‘月成,看看街上有沒有娘們兒(在大石村,娘們兒是對婦女的稱呼,並無褒貶之意。)。’他就去了,回來跟我說:‘娘,街上沒娘們兒,淨爹們兒。’”陳母拿捏著語調學著自己當年的兒子。

聽完也不管這能不能證明月成的呆,幾個婦女就笑作了一團。

“哎你還記得那次你讓他給我送韭菜不?”一個婦女說完這句話已經笑得喘不過氣來了,仿佛當年的情景又出現在了眼前。

“怎麼不記得?”陳母說:“也是他五歲的時候。我讓他給你送一把兒韭菜,他問:‘我去了怎麼說?’我說:‘你就說嬸子,給你一把兒韭菜。’他就去了。一邊走,一邊小聲說:‘嬸子,給你一把兒韭菜。嬸子,給你一把兒韭菜……’生怕忘了。”

“可不是嗎,”那婦女把話頭接了過去。“那時候我正在我們家門口呢。他低著頭就進去了,嘴裏還嘟囔著,壓根沒看見我。我喊了聲:‘月成,幹什麼去?’他嚇了一跳,轉過頭,看著我想了老一會兒,突然‘哇’的就哭了,轉身就跑回去了。”

“是呀,”陳母又接了回來,“回來後又問了我該怎麼說,才把韭菜給你送過去了。”

聽完後幾個婦女又是一陣大笑,仿佛她們小時候比陳月成高明多了。

幾個婦女滔滔不絕地聊著,沉浸在這快樂裏。由於她們的功勞,陳月成這些小時候糗事也就成了經典,在村子裏來回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