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以逸待勞(上)(1 / 2)

聽了岐山無術的話,岐山王開口問道:“那什麼才是煙雨現在最想做的事呢?”

“孝義乃人之根本,天下飽學之士無不推崇,我想煙雨也不會例外。現在他最想幹的事兒應該是安葬宋王。”岐山無術語出驚人。這宋王可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安葬可是相當於告訴天下人,宋王是被冤枉的,錯在岐山王。

此言一出,段無極馬上出言反對:“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賞罰需分明。煙雨是立下大功不假,但是宋王確實是大逆不道,如何能下葬?理應暴屍荒野,受世人唾罵。”她主賞罰,最重賞罰分明。

“長吏此言差矣。西周曆王篡權奪位,文王上位之後不是一樣命人好生安葬麼?先賢以此顯胸襟豁達,天下無不歌頌。大王怎不能效仿?”岐山無術引先賢典故試圖說服。

兩人的爭吵也是引起了一片議論之聲。多數人是讚同的,當然也有少數人反對,各執己見,說的不亦樂乎。這也是岐山朝堂的一個風格,岐山王從來不在乎朝堂秩序,隻要別動手就行。當然大臣們也很有分寸,吵歸吵,還真沒有動手打罵的。

岐山王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停止爭吵。她說道:“就讓煙雨自己來選擇吧,也算是寡人對他的彌補。”她的意思很簡單,我讓你自己選,你也別計較我要殺你這事兒了。接著岐山王又說:“雨兒在信中向我要兵,要糧草,不知諸位有何看法?”今天的正題終於來了,這才是此次最重要的事。

“臣以為必須增兵。隻是現在岐山國內空虛,征兵之事還得從長計議。”岐山無術不愧是老狐狸。她不好公然反對,卻想出了這個辦法用以拖延。

“征兵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新兵需要訓練,這樣一來最少要三個月,恐怕這戰機也就遺誤了。我看既然寄都已奪,這大王子東征就顯得毫無意義,不如調東征之將士會援寄都。”周天賜心裏暗叫老狐狸,嘴上開口反駁。她也幹脆,直接開口要大王子的兵。此言一出,馬上又是一片反對之聲。這次不止是大王子的人反對,太子的人也跟著反對,理由很簡單,若是北關再能攻破,兩路出擊,蘭陵自然可以拿下。看來太子的人也是想渾水摸魚,不想四王子一家獨大。

“臣以為可調禁軍。”司徒忙開口。禁軍可是岐山王手裏最後的軍隊,人數不多但確實是精銳中的精銳。此言一出立刻又有人反對,理由很簡單,禁軍和禦林軍不同,禦林軍負責京師的方位,禁軍則負責捉拿異己,掃除奸佞。不說大家也知道,開口反對的自然是梁棟。禁軍名義上是歸岐山王直接管轄,但實質上卻是歸她管的。

不知爭吵了多久之後,終於拿出了個辦法。司徒忙率禁軍三萬,禦林軍三萬支援煙雨。再給大王子十天時間,若是還拿不下北關,則馬上撤兵,出寄都直取蘭陵王城。這也是岐山王多方照顧的結果,馬上撤兵對於大王子的威望損失太大,雖然岐山雨立下大功,但是這心裏她還是偏向大王子的。太子爺則是又什麼也沒撈到,即使是個押運糧草的差事也沒給,讓她是鬱悶加生氣,偏偏又無可奈何。

第二日早朝,岐山雨又是連下兩城的戰報送到,岐山王自然又是高興一番。這回支持馬上發兵的聲音立即高漲,岐山王又追加了一萬強弩,這才作罷。於是司徒忙帶著三萬騎兵,三萬步兵和一萬強弩急速趕往寄都。

煙雨今天心情不錯,早上李雄來報,天水周圍已經無糧可收。這戰爭就像是下棋,開局布置的越好,後期就越有優勢,煙雨現在可以說是布置完畢,而且自己對這布置也很滿意。現在她要等的就是真正的蘭陵援軍,上次和美帶的那些人,煙雨覺得還不夠看。齊國境內的蘭陵軍隊應該還沒有撤回,現在她就是要等這批軍隊。煙雨料想這支遠來之師必定人困馬乏,到時候自己以逸待勞,派騎兵主動擊,定能一擊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