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獵手(第一節)(1 / 3)

楊家坪是大定朝所屬七大州之一魯州轄下的一個小山村,三麵環山,僅有東麵一條山路通向這裏。楊家坪的村民大多姓楊,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半山腰上的山村,民風淳樸。

此時正是初夏的一個早晨,天還未放亮,大多山民已然早起勞作。山腳的蓮花村外正有一群人安步當車,施施然順著山路蜿蜒而上。領頭的是一個麵目清臒,紙扇綸巾的中年文士。但見他望著山腰楊家坪炊煙嫋嫋,清靜祥和的模樣,微笑著回顧同行友人道:“便隻有這般景致,方可稱得上世外桃源!”後麵一人也是連聲讚歎:“院長說得是,隻是見這風光,便已不虛此行!”

領頭文士抬頭望著楊家坪後麵巍峨聳立的冠華山,指點道:“還多虧本光的提議,我等平日盡在那繁華煙雨之處,哪知有此絕佳風光。”

這領頭文士姓張,名若誠,字厚德,是當今數得著的大文豪。張若誠引領大定文壇近二十年,二十五歲那年拒絕出仕,加入天青書院,開課授徒,已有一十八年。天青書院原本隻是天都的一個小書院,默默無聞。自張若誠成為院長之後,廣招英才,改革院製,逐漸將天青書院辦得有聲有色。十年前出了天青雙傑之後,天青書院曆年英才輩出,已隱然成為大定第一書院。這幾日大定科考放榜,天青書院的學子成績突出,教授們便拾掇著要張若誠帶大家出遊,張若誠也有此意,又見大考後書院也沒什麼大事,便同意了。這冠華山是當世六山之一,最是雄奇險峻,有教授提出要遊此山,倒有大半人同意。

那本光姓宋名明,本光是他的表字。他也是出身天青書院,便是這魯州人。他參加科考那年正是天青書院人材最盛的時候,雖然他的文章也寫得花團錦簇,仍因那一年好手過多而落榜。他落榜之後,頗有些心灰意懶,便要返鄉。在天都偶遇張若誠,傾談之下,張若誠愛他才華,便寫了書信給這魯州城太守,薦他作個主簿。此次老恩師要登冠華山,宋明自是要全程陪同。

山間清晨清風陣陣,鳥語花香,更時有山兔野雞之屬鼠竄驚飛,這一程使這群騷客文人意興盎然,時不時駐足吟詠一番。

一群人走了一陣,見山路邊林中有一塊三四人高的巨石,巍然突兀聳立如一口巨鍾。風過時,隱然有聲悠揚。

宋明指巨石介紹道:“列位,這便是冠華石鍾了。傳說冠華曾有蛇妖變化為美貌婦女,媚惑精壯男子為食,荼毒四方百姓。後有仙人經過,以寶鍾鎮住蛇妖。天長日久,那寶鍾化為巨石,仍舊在此鎮著那為禍的妖孽,保得此間安寧。”

張若誠身邊一個教授側耳傾聽,道:“你們聽,這風來時還真有鍾聲一般……”

宋明見是自己當年同窗王巍,便微笑道:“半山不知,此石內有若大一個罅隙,故此風過鍾鳴。其聲悠遠綿長,為冠華一絕。此外,此石所立之處險要,登其頂,便可全覽均縣,可看風光無限!”

王巍聽他說得奇妙,心癢難搔,招呼一聲,便分開腳下雜草,就往那石鍾走去。幾個教授正在興頭,也隨之而去。張若誠與宋明相顧一笑,歇了一口氣跟上。

王巍素來心急,走路時也隻注意腳下,快近那巨石時,隻覺頭頂有枝條擋路,也不細看,隨手要撥開。不想入手滑膩冰涼,把他嚇了一跳,抬頭看時,竟是一條大蟒纏繞其間!王巍大吃一驚,眼見那大蟒張開大口衝自己而來,一時魂飛魄散,渾身凍僵一般不能動彈。

那大蟒被他驚動,轉過諾大蛇頭,足有人腿粗細的蟒身已將王巍纏了個結實!

王巍這才驚醒,伸手抓住大蟒脖頸,使之遠離自己大好頭顱。隻是那大蟒越纏越結實,王巍隻覺呼吸困難,全身即將爆裂一般。他雙手逐漸無力,看著大蟒漸近的大嘴,幾乎都能感受到它吞吐的氣息。

後麵趕到的教授見此場麵,都已求援不及,有幾人已然失聲驚叫起來。

正在眾人眼見王巍滿臉通紅,行將被吞之際,一支羽箭呼嘯而至,自那大蟒張開的大口入,穿首而出!

那大蟒口中鮮血迸濺王巍臉上,緊纏王巍身上蟒身如土崩瓦解般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