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少林寺玄妙禪深,公開亭喇嘛找茬(1 / 2)

上回說到墨靈欲闖少林寺,卻見佛門走出一尊笑彌勒,隻見他雙目憨憨含笑,嘴角咧開,大腹便便,正是受自然大師度化頓入佛門的孫大寶。

墨靈見到孫大寶那滑稽模樣,自己先笑了,張蕭扯了扯墨靈袖角,示意她注意這次的目的。但墨靈依舊笑得花枝亂顫,實在是孫大寶那模樣太過滑稽了。墨靈忍住笑意,對著大寶說道:“你這和尚可真逗!”

孫大寶口念佛號,說道:“兩位施主,寺中舉行大典,這三日少林寺不見外客,兩位請回吧。阿彌陀佛。”孫大寶婉婉道來,道明了不讓他們進入的原因。

墨靈說道:“什麼樣的大典能讓少林寺不見外客?我們也還有重要的事情要辦啊。”

“阿彌陀佛,施主三日後再來吧。”

張蕭想想也是,也不差那三日時間,便拉了墨靈,謝過了迎客僧。下得附近鎮上找間客棧住下了。

卻說少林寺中,眾比丘正自聽主持講經說法。說完經法,主持方丈言道:“座下眾比丘聽來,吾如今便要它去,爾等可於三日內作一心謁,讓吾觀之,以定優劣,而傳衣法,誰人入得我佛門,便再行經過其他六院三堂一閣主事僧共同推舉,是為新主持。將傳我佛大法。”

卻說少林寺中現今主持有一高徒,法號慧靜,跟著主持學佛二十餘載,不有懈怠,每長有所得所悟,是寺中不多得入無上菩提境界的高僧。聽了師傅訓示,便回至臥處,輾轉反側,不能成眠,想自己從師二十餘載,師傅亦長言自己有悟,便要直入方丈室呈上自己心謁,奈何到得方丈室外,便徘徊不前,左右不知該如何進退,數次欲入其中,卻又半途而廢,恍恍惚惚,仍是不敢進入。尋思道:我便在公開亭上寫下心謁吧,師傅及眾首座自然識得我之筆跡,若是得到師傅稱讚,便是有門了,若是不稱善,則我自可不承認,自當無顏麵對恩師,唯有它去了另外修行了便罷。想定,回了臥處,取了筆墨,看了四下無人,便在公開亭上寫了一謁,反複默誦無誤,始回到臥處,真個是度日如年。

第二日,少林寺公開亭上,有一謁雲: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隻見眾早課比丘爭相誦讀,更有三堂首座言道:“善哉!善哉!此謁身心清淨,不著不染,斷非一般僧徒所能會作。”“此謁清淨自高,酷似主持高徒悟靜所語。此謁書行下筆娟秀雋永,亦酷似悟靜筆記,老衲觀之此謁,非悟靜上座不能也。”

早有人告之主持方丈,主持前來,看過謁語,心道:這謁詩是哪位僧徒所呈心謁,怎的不到我處?是了想來原本要到我出呈謁,又怕不堪,故是夜行書於此,請吾觀之,若吾言不善,則彼必然隱去,若言善,則彼必然出麵承認也。觀此一節,便知心性不明,把握不住,雖入佛門,隻歎前腳剛入,後腳仍在門外已。主持方丈沉思良久,隻是不語。

那三堂之一的羅漢堂首座玄惠言道:“師兄覺得此謁如何?”

主持方丈玄能隻是微笑不語,少頃,方說道:“時間未到,三日後再做評說。”眾人便各自散了,慧靜神經繃緊,唯恐恩師所言不善,真個是心力憔悴。

寺中其他人見了此一謁後,覺得自己心謁難於比之,便不再做無謂想法。

且說孫大寶於第三日晚間路過公開亭前,駐足查看,念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自言自語道:此謁美是美矣,奈何未得究竟,看吾做來。便以指力,在亭上刻上一謁,謁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主持方丈所設時間已過,待到了第四日,仍無人去自己處呈謁,心中不免淒惶。可歎門中竟無人可接傳法。又有僧人通知在公開亭上又書一謁,乃是以大金剛指力,刻於其上。主持方丈心力憔悴,看了謁語,隻見字體超凡大氣,綺麗脫俗,宛如蛟龍如海,鳳舞九天。玄能念過,驚喜交加,喜的是此謁見地超凡脫塵,斷非一般修行者所能望其項背,驚的是自己大限將至,而其人不出,如之奈何?玄能左思右想不得其人,心道,看來隻得召集全寺僧眾了。

全寺僧眾聚集公開亭前,玄能開口言道:“三日中隻有兩人呈上自己心謁,皆於亭上所書,為今從此二人選出一人傳我佛無上秒法。

孫大寶從玄能身後走出,向所有僧眾稽首:“這後一謁便是我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