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1971年,中國此時處於動蕩的年代,既吃不飽飯卻也餓不死人,四人幫暗藏的野心從北京天安門播散至全國各地,紅衛兵那時還是一群屁也不懂的小孩,‘破四舊’是當時社會推崇的風行,公安局還不敢公然與民眾叫板,‘上山下鄉’運動全國風靡,此刻的中國內部就像一口鍋裏煮沸的熱水,蒸汽隨時要把鍋蓋掀開;然而,這些都與我無關,我不曾為社會作出偉大奉獻的事情,也不是胸懷大誌之人,隻不過71年是我人生道路的轉折點,是我記憶猶新的一個年裏。
滿清年間,我家祖籍本是廣東,後因戰亂遷移江西,但戰爭似乎要把每一個世人卷入,終究還是曆經了南昌八一起義,可這都是老輩的故事。往我朱家曆史翻上三代,家境都是窮苦潦倒,祖父年輕時好吃懶做,後娶了個婆子幹上了賣狗皮膏藥的行當,勞碌一生,毫無作為。再推一代,是我祖爺爺,在清朝混了個小小的官職,隻因調戲良家婦女,蹲了半輩子的大牢,值得趣談得是父親朱二根。
朱二根從小與當地的一名師傅習得一身裁縫手藝,經營著一家裁縫店,日子本是過得馬馬虎虎,可惜他懶惰成性,終是荒了正業。老師傅整日規勸,卻換來朱二根的一句老不死,硬是把自己的師傅氣得當場吐血身亡,他師傅生前無兒無女,完全把二根當做親生兒子看待,死後留下的一點遺產自然是二根繼承。
朱二根這人平時愛耍小聰明,鬼靈精怪的點子比較多,他學著別人販賣起了煙酒,把那間裁縫鋪子典當之後,他進了一批走.私的假冒煙酒,後來被人一眼識破給報了案,結果在局子裏蹲了七天。二根心恨生意難做,幹脆遊手好閑,把剩下的一點積蓄用來花天酒地,可這錢終有用完得一天,在他連買一頓飯錢的子兒都沒有時,朋友勸他說:“你本有一技之長,非要荒蕪,過這低下人等不如的生活?”
二根卻回答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朱家曆代窮苦潦倒,這是老天爺注定了的事,我在如何拚命奮鬥,也發跡不得,想我祖宗三代,無不是如此,何不歸順天命,生也是生,死也是死,討得一口吃便吃,沒得吃便討。”言畢,他向朋友伸出一雙手,以求討得一頓飯錢。
朋友連連搖頭歎息,給了他幾頓飯錢便轉身離去。
二根從此不務正業,沒飯吃了就到鄰居朋友家東蹭一口、西蹭一口,以至於親戚朋友凡是看到朱二根都是避而遠之,認識他的人沒有一個願意搭理。當他餓得全身無力頭發昏時,就躺在家裏看著天花板,希望能從那兒掉下餡餅。果真,二根等來了掉餡餅的這一天,他從鄉間的人們口中聽說鄱陽湖一帶有人從湖裏撈出了金條,他心念一轉,有如此好事不就是天上掉下了餡餅嘛!自己可不能泄慢,不然湖裏的金條準是要被撈光不可。
朱二根心裏想著發筆橫財,第二天一早就急匆匆的往鄱陽湖趕去。這鄱陽湖是魚蝦類的盛產之地,本是靠它江西得以富裕,可江西窮了幾百年,卻實是餓不死人,早先其他省城鬧饑荒時,人們都是往這邊跑,就是因為鄱陽湖養活了不少人;如今這鄱陽湖傳出金條的消息,一時人們從四麵八方湧來。
當朱二根來到鄱陽湖時,湖岸熙熙攘攘的擁著不少人,甚至湖麵上都有數隻木船在進行打撈,更甚者已有人從水裏撈出一塊、兩塊金條,興奮的向人群裏炫耀。二根腦門一急,呀!這來撈金條的人這麼多,自己還是來晚一步,他心想在不趕快撈,沒一會兒金條就被搶完了,他跟隨人們的步伐衝進人群,盲目的在湖水裏尋找金條。
二根在湖裏忙活了一下午,身上的衣服濕漉漉了一大片,眼見西斜的夕陽快要落山,他卻毫無收獲。這使他眼紅那些尋到‘果實’的人,不禁氣急敗壞的嘴裏咒罵道。
隨即他雙眼骨碌碌一轉,心想人們都是在靠鄱陽湖的岸邊找金條,自己何不下水遊到深處,興許那裏會有更多的金條還沒有被人打撈,此刻他無暇去想為什麼鄱陽湖裏會有金條,也不管湖裏的深處是否有金條,金條肯定是有人撈到了,自己這一趟可不能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