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讓文學的光芒照耀我們(1 / 1)

許福元

秦景棉的散文集《追夢》,是我做的序,題目是“溫暖的文字”;而今,她的小說集《誘惑》,還是我做的序,“讓文學的光芒照耀我們”。

作者家居京都東城四合院,那端的真是一個好所在。無論從舊傳統,還是從新觀念,都是寸土寸金,不讓毫分。小說“鄰裏邊界”就從此點切入,展示了物質與精神、現實與願望、自己與他人、地界與心界的博弈。令人欣慰的是,太陽的光輝終於一掃人性中貪婪的陰霾。

秦景棉以女性特有的視角,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感情上的蛛絲馬跡,草蛇灰線。而且細節生動,把握準確。“天賜的一夜”就是這樣,當男女主人公在情愛的月光下徜徉時,感情的潮水奔騰,激情開始燃燒。但作者及時放下理智的閘門,讓波濤止於堤岸,讓滾燙的內心趨於冷靜。

“窗簾”是一篇分量很重的作品。現代人的內心世界,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價值取向多元,人生追求精彩。但沉下心來,捫心自問:自己付出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在滿天星光的夜空,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心中的北鬥。

秦景棉非常關心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打工者,她認識幾個被欠薪者,屢次討要血汗工資而不得者,至今訴諸無門,討薪未果。據此,她寫了小說“良子”。在小說的結尾,她寫了良子的良心,良子的道德底線,良子人性中的那種良性。使人感到一絲慰藉,卻又使人心酸,更多的是弱勢群體的無奈。但,畢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善良的燭光。

我相信,陰雨之後,必有陽光;我相信,浮雲飄過,必有月光;我相信,深遠夜空,必有星光;我相信,前途漫漫,必有燭光。文學有時像陽光那樣燦爛,給人以明麗;有時像月光那樣柔和,給人以撫慰;有時像星光那樣,給人一種想像;有時像燭光那樣,給人以指引。我無法想像世界上假如沒有文學,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我不能想像一個酷愛文學的人,放下文學與文學揮手告別,他的人生將會是什麼樣子。我隻是從自己切身的感受中,覺得文學就是我們一生的情人,文學就是我們頭頂上的光芒。既然文學有緣和我們交集,既然文學與我們癡心相隨,既然文學的光芒在照耀我們,那文學就離不開我們,我們就離不開文學。那就讓文學的光芒繼續照耀著我們,而方向隻有一個,那就是--向前走,向前走,一往無前,盡力走得更遠一些,用心重建我們的精神家園!

201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