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集 身世之謎(1 / 3)

他被稱為救世的英雄,孤單退強敵。他又是一諾千金的俠客,義薄雲天。墨子,一個出身草根,熱心和平事業的遊俠,以苦行、膽識、智慧奔走於諸侯各國,阻止強敵對弱者的侵犯,而他所領導的學派,倡導兼愛、非攻的思想,更成為平民百姓心中不滅的理想。

我們從今天開始來談一談墨子,前兩年有一部電影叫《墨攻》。我一看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就覺得這個電影的名字,有一點和墨子對著幹。因為我們講到墨子的時候,自然想到墨子有一個基本的思想就是“非攻”,他堅決反對進攻別人,而我們電影的題目偏偏叫《墨攻》,所以這個電影的題目跟墨子的思想,可以說是相反的。不過,這部電影裏麵的內容倒是有道理的。它寫了一個墨者幫助別人守城的故事,而且整個電影的情節比較慘烈、比較悲壯,有很強大的視覺衝擊力,所以這個電影估計票房也不錯。但是,我覺得如果這個電影的名字改成《墨守》,可能更符合孟子的思想。我們現代漢語裏,有一個詞叫“墨守成規”,“墨守”兩個字實際上,就來自於墨子,因為墨子特善於守城。他發明了一套守衛城池的辦法,所以他可以說是一個防禦的專家,因此後來就有一個詞叫“墨守”。我們把這個詞後麵又加了兩個字“成規”,“墨守成規”這個詞跟墨子是有關係的。

實際上,講到墨子的時候,我們還要提一下,墨子本人有兩點和其他諸子不大一樣。第一,我們知道孔子的學派叫儒家,老子創立的學派叫道家,還有法家、陰陽家、縱橫家等等,這些命名都是根據思想特征來命名的。而墨子創立的學派,我們直接稱之為墨家。

第二,墨子的姓氏也很有意思。據有的學者考證,從古至今,除了墨子一個人外,沒有第二個人姓墨。也就是說,在曆史上,隻有墨子姓墨,所以關於“墨”是不是墨子的姓,學術界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司馬遷在《史記》裏有一篇傳記,叫《孟子荀卿列傳》,在這篇傳記裏,對墨子有了了數言的敷衍性的記錄,總共二十四個字。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這二十四個字,我們來看一看,有幾個字是沒有意思的。比如“蓋墨翟”的“蓋”字,是沒有意思的。“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兩個“或曰”也沒有明確的含義。這五個字去掉了,隻剩下十九個字。而十九個字裏,還有很多的字,實際上沒有什麼有價值的信息,比如說“並孔子時,為節用”。

司馬遷的《孟子荀卿列傳》,這個傳記本身是一個很令人困惑的事情,因為我們知道墨子本來在孟子之前,可是司馬遷把墨子的傳附在《孟子荀卿列傳》後麵,這個行為本身有一點草率。而如果我們把這段話做一個分析,“蓋墨翟”這個“蓋”字,是表明不確定的語氣。司馬遷本身是一個很認真、很嚴肅的史學家,可是他寫到墨子的時候,他很不確定。

“善守禦,為節用”這六個字,實際上就是講了墨子思想的兩方麵:一個是我剛才講到的“墨守”,他喜歡守城、善於守城。另外還有一個是“節用”,就是節儉。但是我們要注意,實際上,這兩點並不是墨子思想中最重要、最有影響的。墨子最有影響的非攻思想,司馬遷連提都沒提。

墨子到底是什麼時代的人?司馬遷簡單地引述了有些人的說法,“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了了數言敷衍過去了。司馬遷這樣做,給我們留下了很大的麻煩。實際上,墨子是孔子之後、孟子之前的一個思想大家,墨家學派在那個時代,也是一個顯學。顯學就是影響非常大的學派。司馬遷對這樣的人物草草處理,讓我們覺得有很多麻煩。比如說,墨子的生卒年,我們不知道。墨子是不是姓墨?墨翟的“翟”是不是他的名?我們也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宋國人?司馬遷好像說得很明白,說他是“宋之大夫”,實際上,這個說法也不一定很準確。所以,講到墨子的時候。我們說,首先,墨子是一個謎一般的人物。司馬遷不大重視他,而且司馬遷以後的漫長的曆史中,人們對於墨子都不重視。

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影響深遠的學派,但是,在後來的曆史中,幾乎銷聲匿跡,這讓後世的學者們覺得不可思議。而正因為曆史記載的稀少,使得墨子本身成為一個謎。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從僅有的曆史記載中,去探尋墨子呢?

我們現在,對墨子做一些簡單的說明。經過清代以後學者們對他的一些考證,認為。

墨子出生微子之後。

既然是微子之後,那我們就知道了,因為孔子也是微子之後,所以我們講墨子和孔子是同祖,有共同的祖先。

微子的第十六代孫是宋桓公,宋桓公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目夷,第二個兒子叫茲父。不過,這個長子不是正妻所生,是庶出,第二個兒子茲父是正妻所生。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王位的繼承製是嫡長子繼承製,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做國王。所以按照這樣的繼承規矩,應該是茲父做太子,開始立的太子確實是茲父。可是到了宋桓公晚年,病重得快要死的時候,茲父到了父親的病榻前,跟父親請求:目夷比我年長,而且,非常仁德。我希望父親能夠立他做太子,讓他繼承宋國國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