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蘇銘爽今天要是沒有拿到‘金嗓子獎’,那完全就是他自己做出來的。明明唱一首主旋律的歌曲,這個獎就能夠穩穩到手的。”

“我是真的服了你們這些網友了,好賴話都讓你們說了唄。爽哥愛唱什麼就唱什麼,你們愛聽就聽,不愛聽就滾。不要在這裏指手畫腳,影響大家的情緒。”

“爽哥不是那種拎不清的人,他能夠在華夏音樂盛典唱如此前衛炸裂的搖滾樂,心裏肯定想得到會發生什麼。如果他今晚沒有拿到‘金嗓子獎’,那不是他的損失,而是華夏音樂盛典的損失。”

“醫生:從診斷結果來看,你的精神病已經治好了,出院之後準備去幹什麼呢? 我:我要開花,我要發芽!!! 本精神病患者席卷而來,不把‘金嗓子獎’頒發給爽哥,我就咬死那些評委。”

“什麼獎都不重要了,隻要爽哥能夠唱得開心,玩得開心就夠了。別說什麼‘金嗓子獎’了,就算是他靠著這首《我要開花》再拿一次‘金掃帚獎’那也沒有關係。”

隨著蘇銘爽的演唱結束,有關於他是否會奪下‘金嗓子獎’的討論度是直線上升。

現如今,不僅僅是觀眾們糾結萬分,就連華夏音樂盛典的那些評委們也是非常的糾結。

事實上,在蘇銘爽登台演繹《我要開花》之前,他的音樂才華與舞台表現力已經贏得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他就是今年“金嗓子獎”的不二之選。

畢竟,在此之前,蘇銘爽憑借其深厚的唱功、獨特的音樂風格以及一係列廣受好評的作品,早已是眾人眼中的不二人選。

然而,《我要開花》這首歌曲的橫空出世,卻讓不少評委的心開始搖擺不定。

這首歌曲,既有著對傳統音樂界限的大膽突破,又充滿了難以言喻的奇異魅力。

讓人在驚歎之餘,也不免對其產生了諸多爭議。

有人稱讚它是音樂創新的典範,是敢於挑戰常規的勇氣體現;也有人批評它過於前衛,甚至有些嘩眾取寵之嫌。正

是這樣的兩極分化評價,讓評委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糾結之中。

按照華夏音樂盛典的既定流程,歌手們完成三個節目的表演後,便會公布“金嗓子獎”的得主。

然而,由於蘇銘爽這首歌曲的特殊性,評委們的意見出現了分歧,導致獎項的公布不得不延後。

這一決定不僅讓在場的觀眾感到意外,更在網絡上引發了新一輪的猜測與討論。

更為戲劇性的是,由於“金嗓子獎”的評選陷入僵局,連帶著“金掃帚獎”的頒發也被迫延後

要知道,“金掃帚獎”雖以諷刺意味著稱,但同樣也是華語樂壇的一個重要獎項。

而蘇銘爽,這位才華橫溢卻又時常“劍走偏鋒”的音樂人,無疑成為了評委們爭論的焦點。

在華夏音樂盛典的評委室內,一場激烈的討論正在上演。

評委們各抒己見,有的認為蘇銘爽的創作才華無可挑剔,應授予“金嗓子獎”;有的則指出他部分作品過於前衛,甚至有些“奇葩”,更適合獲得“金掃帚獎”。

在這場激烈的辯論中,評委們逐漸意識到,蘇銘爽這個歌手太過與眾不同,他的音樂風格既有深度又充滿爭議,難以用傳統的獎項標準來衡量。

經過長時間的討論與權衡,評委們做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將“金嗓子獎”與“金掃帚獎”同時頒發給蘇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