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龍隱之夜

話說明朝,朱元璋應天稱王之後,便開始大肆鏟除元朝殘黨,元帥常遇春和徐達分別統領二十萬大軍南下和北上。氣勢如虹,很快就取得了整個版圖的控製權。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曾經是個和尚草莽。落魄期間曾經在黃覺寺躲過難。當上皇帝之後便吩咐在黃覺寺大興土木,將黃覺寺建立的恢弘無比。同時將黃覺寺改名為蔭國寺,而朱元璋也在寺廟改名新繼香火之日駕臨蔭國寺。

朱元璋要駕臨蔭國寺,當然是天大的事,寺內自是萬事齊備,不敢疏漏。而寺院的方丈,也就是當今國師,悟真大師早已恭敬的在蔭國寺大門侯駕。

“皇上駕到”,一名身穿宮服,須發勝雪,手持拂塵的太監已經提前到達寺院大門向方丈作揖,然後畢恭畢敬退立一旁。

“阿彌陀佛,皇上遠駕蔭國寺,真是敝寺的榮幸。”悟真大師向走下金轎的朱元璋作揖。朱元璋身穿黃袍,發束金冠,身形魁梧,麵帶富貴。語笑而嚴,步動而威,一副王者風範。

“悟真大師言重了,總算朕與大師有緣,所以今日能再見大師”朱元璋還禮到。

“如今皇上已經貴為一國之主,貧僧豈敢豈敢,皇上,裏邊請!”悟真大師謙遜的說到。

這蔭國寺的確是氣勢宏偉,正門是千裏之外的鬆風山運來的花崗石鏤花雕刻而成,通體晶瑩勻韻,紋理細膩,而雕刻其上的十八羅漢更是神采飛揚,栩栩如生。門旁臥立兩座麒麟身獅麵像,巍然威武,雙眼透出一種王者的霸氣。走過大門便是百級台階,台階之前便是蔭覺寺的大殿,殿門上的朱漆牌匾上書三個金色大字“榮生殿”。

“皇上,這就是敝寺的大殿,榮生殿了,承蒙皇上恩典,敝寺才榮幸能有今日的輝煌和香火,以此名而感皇上之德,希望佛主能蔭蔽國主,天下太平。”

“朕也希望能如大師所言,如今我朝方定,如果真的能萬民福安,也就不枉朕這番苦心了。”朱元璋若有所思,抬眼望向榮生殿。隻見大殿門的兩根紅柱上寫著一副對聯“大道無私但能色相俱空何須別求南海,迷津廣濟若使婆心繼世此處即是西天”是遒勁穩健的魏碑書風。通往正殿的石板路旁遍栽青鬆,枝椏倒生,其形如蓑笠,毅然而立。正殿內香煙冉冉,有如來佛金身,座下七彩蓮花,反射出道道彩光,猶如真佛臨世。

朱元璋手持三柱香,跪蒲而拜。拜完之後,悟真大師便引路他一同遊於寺內。寺內佳景連綿數裏,一路觀賞,不覺已是日落時分。

“皇上,時日已晚,請隨貧僧到後殿用膳”,悟真大師請朱元璋到齋堂用晚膳,晚膳過後,朱元璋仍然意猶未盡,便對悟真大師道:“朕看今日乃月圓之夜,不知大師可否陪朕一同賞月品茶?”

“貧僧遵命,在龍隱山西邊,有一‘近月亭‘是賞月的好地方,請皇上移駕。”悟真大師向朱元璋揖首道。“好好,大師請。”朱元璋非常高興的跟著悟真大師前往近月亭。

走過一段鋪滿鵝卵石的崎嶇小道之後,朱元璋頓覺眼前一亮。隻見在這高山之巔,竟然有一池荷花,荷花皆素潔如雪,在月色中更如仙子,荷葉貼水而浮,如無暇碧玉。池中有一三角亭,亭角翼然而翹,三個角頂有個仙女雕像,裙帶飄然,其狀欲欲而飛。遠看夜空萬裏,星辰點點,淑月皎皎。

“妙哉,妙哉!想不到龍隱山頂,竟有此世外桃源,真是人間仙境。”朱元璋忍不住讚道。

“皇上,請隨貧僧到亭中賞月!”悟真大師給驚豔中的朱元璋引路,朱元璋發現池邊盡是岩石花紋,紅黃褐橙四色分明,一圈一圈。“大師,為何這池邊會有這些五顏六色的岩石花紋?”,朱元璋疑惑道。

“皇上,此池乃火山口經數世變換,才有今天這般的光景。而池水也是由地下泉水終年流彙而成。托皇上的福,龍隱山是塊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