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 5 月,春風還帶著一絲料峭,年輕的張華懷著滿腔的熱血和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前往內蒙古建設兵團的征程。這一年,他剛滿 17歲,青春的麵龐上寫滿了堅定與無畏。
初到兵團,張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廣袤無垠的草原,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脈,藍天白雲下,是一排排整齊的營房和大片待開墾的土地。這裏的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他的心中卻燃燒著一股強烈的使命感。
由於他在新兵訓練中表現出色,很快就被任命為班長。作為班長,張華
深知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他不僅要帶領全班戰士完成各項任務,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思想狀況。每天清晨,他總是第一個起床,整理內務,然後帶領全班進行晨練。在勞動中,他總是衝在最前麵,無論是開墾荒地、種植作物,還是修建水利設施,他都毫不退縮。
在一次開墾荒地的任務中,張華所在的班遇到了一塊堅硬的土地。鋤頭挖下去,隻能濺起幾點火星,進展十分緩慢。麵對這個難題,張華
沒有絲毫氣餒。他召集全班戰士一起商量對策,最終決定采用爆破的方法來鬆動土地。然而,爆破是一項危險的工作,需要有人去放置炸藥。張思達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我是班長,我去!”他小心翼翼地接近目標區域,按照事先製定的方案,準確地放置好了炸藥。隨著一聲巨響,堅硬的土地被炸出了一個大坑,全班戰士歡呼雀躍。但張思達卻沒有絲毫放鬆,他立刻組織大家清理現場,繼續投入到開墾工作中。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荒地終於被開墾出來,種上了綠油油的莊稼。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張思達的心中充滿了自豪。
由於工作出色,張思達被晉升為排長。新的職位帶來了新的挑戰。他不僅要管理好自己的排,還要與其他排協調合作,完成更大規模的任務。在一次抗洪搶險中,張思達充分展現了他的領導才能和勇敢無畏的精神。
那是一個暴雨傾盆的夜晚,河水突然暴漲,衝垮了河堤,威脅著附近的農田和村莊。張思達接到命令後,迅速帶領全排戰士趕赴現場。麵對洶湧的洪水,戰士們心中都有些恐懼。但張思達大聲喊道:“同誌們,我們是兵團戰士,我們的使命就是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大家跟我上!”說著,他第一個跳進了洪水中,用身體擋住了洶湧的水流。戰士們受到他的鼓舞,紛紛跟著跳了下去,組成了一道人牆。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終於堵住了缺口,保住了農田和村莊。
在抗洪搶險的過程中,張思達的腿部受傷,但他一直堅持到任務完成才去包紮傷口。他的勇敢和頑強精神,贏得了全排戰士的尊敬和愛戴。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華在兵團的工作越來越出色,他被任命為副指導員。作為副指導員,他不僅要關心戰士們的工作和生活,還要負責思想政治工作。他經常組織戰士們開展學習活動,提高大家的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在他的帶領下,戰士們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工作積極性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