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座位上的愛麗絲,望著窗外的車站,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漸漸地火車開始行進,車內飄起播放的樂聲,悠悠揚揚的調子回旋起伏著,舒緩旅客疲憊的心情。樂曲下,有人傾心聆聽,有人持書清讀,也有人淺淺地交談幾句,較之以往可是兩番景象。火車上的工作人員也推著小推車,開始了他們的推銷之旅。
…………
“菇涼,你是外國人吧,怎麼會做火車呢?”坐在愛麗絲對麵的一個阿姨詢問著。
“哦,第一次來華夏,想多看看風景,所以才坐火車的。”她轉過頭,微笑的回答著。
“你是來旅遊的嗎?”
“嗯,算是吧!其實我是去燕京工作的。”
“哦。”
隨著她們的談話,時間也過的很快。
…………
燕京火車站出口處,一個男子慢慢的擠出了人群。
望著湛藍的天空,感受著微風拂麵,呼吸著燕京的空氣。
“尋找著迷失的夢想,安放著無處著陸的青春。我隻是一個流浪者,在天涯的旁邊尋找著自己的天涯。”男子對著燕京城感歎著。
“張越,我等你好久了。”一中年男子走到他的身邊,抱怨的說著。
“唉,師伯,誰讓火車晚點了啊。”他無奈的說到。
“不說這些了,走,師伯帶你去吃好吃的。”中年男子隨即拉著張越上了一輛車。
隨著張越坐的車緩慢的離開了火車站,一中年男子也走出了火車站。
“華夏的首都確實比我們那好,不過人也挺多的。”男子看了看火車站附近的人群,自言自語道。
他就是從歐洲趕來的神父,希伯來。他的名字在聖經中意思是渡河而過的人。(希伯來,譯自英語Hebrew。在猶太人的語言裏,這個詞的正確發音應該是“Ivri”,意為“渡過”。最早的猶太人被稱為“希伯來人”,意思就是“渡過河而來的人”。因為根據《聖經》和其他史料記載,猶太人的族長亞伯拉罕率領其族人從兩河流域的烏爾城(Ur)渡過幼發拉底河和約旦河來到當時被稱為“迦南”(Canan)的巴勒斯坦,此後,這些古猶太人便被稱為“希伯來人”。)
希伯來望了望馬路上緩慢移動著的汽車後,便招了一輛出租車,消失在了茫茫的車海中。
……
天色深了下來,天空像深藍色的幕布,然而,鑽石一樣的星星卻沒有在上麵綴著。幾個人站在燕京城李最高的大廈上,俯視整個燕京。
“看來過不了多久,燕京就要變天了。”其中一人望著身下的建築感歎著。
“是啊,要變天了。那些老家夥也沉不住氣了。”
“他們本來就不安分,先不用管他們。還是多注意一點那些外來的,不要讓他們在這座城裏生事。必要的時候,你可以去警告他們,這裏畢竟是我們華夏的首都。”一中年男子對著其餘的人吩咐著。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