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朝兆興年間,天下和順百姓安康,經濟文化空前繁榮,此大觀之勢乃世上獨一。
可說來有意思,後世關於兆興年間的故事裏最有名氣的人物,卻並不是在朝野之上開創盛世的帝王,也不在山雲野鶴之中所謂修仙得道聖人,說的這個人生於俗世,長與俗世,是個地地道道的俗人,但他卻俗出了一番傳奇。
豐全縣地處偏西,當地民風樸實多以畜牧業為主,縣城正中位置有一個不大的小院,門口蹲著的兩尊石獅子蔫頭耷腦,不仔細瞧還真看不出這是當地縣衙,可要是仔細去看,那縣衙的正門上卻歪掛著一塊破木頭板子,跟做棺材板剩的餘料似得,卻掛在縣衙大門口之上,還刻著四個醒目的大字,草頭衙門。
說那時候蘇朝上有君主,下有三公宰相百階群臣,最次的官階也就是從九品。但在兆興三年,皇帝蘇文宗卻將一位科舉狀元封了個草頭官階,連個品都沒有,解釋是,草頭比從九品更低,為下九流之道,聽著就跟罵人一樣,可實際上的確就是在罵人。而且這個狀元在被封為草頭之後,還給貶到一個偏僻的小縣城當知縣,皇帝提筆欽賜草頭衙門匾額,拿皇宮廁所裏的踏腳木板做的,有點像是把人糟蹋到底的感覺。
這在前後幾百年都是沒有的事,那時候誰也不知道這個新科狀元究竟是怎麼得了罪蘇文宗,可等多年後緣由被人們知曉,聽到的人無不捧腹大笑,笑的不是那草頭也不是皇帝,而是他們自己。
這事裏頭最為讓人們稱奇樂道的,則是那被聖上欽點的狀元郎,當年隻有十二歲。
十年後,兆興十三年。
天色朦朧地麵被一層晨露覆蓋,到處濕漉漉的。豐全縣草頭衙門內安靜和諧,但這份安詳很快就被一陣急速的腳步聲打破了。
劉師爺歲數不小但雙腿捯飭飛快,急三火四的穿過了小小的庭院,推開後院北屋的門衝了進去,躥到床邊一把將覆蓋著的被子給掀開,抓住還在熟睡的年輕人搖晃著喊道:“哎呦喂!老爺啊!你怎麼還睡著呢?!快、快起來!”那睡眼朦朧的年輕人名叫宋玉明,他就是這個草頭衙門的縣令。
宋玉明好不容易把眼睛睜開一條縫,眯楞著問還在晃自己的劉師爺說:“幹嘛啊?著什麼急?早飯涼一點沒事!”
說完話宋玉明歪頭又要睡過去,劉師爺沒鬆手,繼續晃著他說:“吃什麼早飯啊!老爺快起來穿衣服,有人來告狀了,快點!晚了就出人命了!老爺!”
三個差役分別站在正堂兩側,左邊倆右邊一個,大開喚仗之後,讓告狀的和被告者都走了進來。
不過按理說這古時候傳統是喜雙不喜單,什麼事都得湊個雙數才吉利,可這此時衙門裏的差役總共就三個,還都是一副沒睡醒的模樣,不管怎麼站肯定不是缺一個就是多一個,將衙門的威嚴性少了非常多,不過誰讓這是下九流的草頭衙門呢!
宋玉明端坐大堂之上,他身後高處掛著一塊匾額,上麵有三個字,下九流!一開始看著怪怪的,但習慣了之後,也就沒人再注意了。宋玉明雖然穿著一身官服,卻掩飾不住那種二十幾歲的白麵儒生模樣,但當堂下的一隻山羊咩咩的叫喚了幾聲後,宋玉明耷拉著眼皮,扭頭看向了身邊站著的劉師爺。
“劉師爺,您剛才不是說出人命了嗎?敢問,死者在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