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因為徐慧珍每天都去跑業務,王安國就負責送貨,南鑼鼓巷小酒坊的酒水,慢慢的也就出名了。
小酒坊出名了,那買酒水和需要送貨的酒水也是日益增加,名氣打響了,那酒水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名字才行。
徐慧珍專門找王安國商量這個事兒,該起一個什麼名字比較好呢?
最後王安國覺得,既然這裏是京城,那就叫京酒吧挺好的。於是他轉頭問一旁的林慧珍:“慧珍,你覺得叫京酒怎麼樣?”
林慧珍微笑著回答道:“安國哥,叫京酒挺好聽的,不過咱們的機器應該已經做好了,等咱們再增加兩種酒水,又該叫什麼呢?”
王安國想了想,然後說:“慧珍,你看這樣行不行,京酒咱們把它注冊成一種商標,也就是咱們釀出來往外銷售的酒,商標都是京酒,但是要分酒水的名字。
比如咱們現在釀造的就是純糧酒,那就商標設計成京酒:純糧酒。
等機器到了,咱們再釀造兩種果酒,名字就叫做京酒:葡萄酒,蘋果酒,你覺得怎麼樣?”
林慧珍聽後眼睛一亮,興奮地說道:“安國哥,我覺得挺好的!這樣一來,我們不僅有了一個統一的品牌形象,還能根據不同的酒水特點來區分它們。
而且,這樣也方便消費者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和類型。
那咱們今天就開始行動,注冊商標吧。以後賣出去的酒水都貼上商標以及生產地。生產地就寫四九城南鑼鼓巷酒坊釀造。”
王安國笑著點點頭,表示讚同。他們決定立刻著手辦理商標注冊事宜,並開始設計新的酒標。
隨著這個計劃的實施,他們的酒水將以更專業、更規範的方式進入市場,吸引更多的顧客品嚐和購買。
按照王安國的做法,還是金錢開道,送禮,然後快速的注冊商標,然後又去印刷廠,大批量的印製酒標。
一天的時間下來,一切全部搞定,王安國也看了一下印製的樣品,王安國和徐慧珍都非常滿意,釀酒這件事兒,也漸漸的走上了正軌。
王安國覺得,現在的願意太小了,等以後名聲更大,特別是另外兩種酒水釀出來後,這個小院子就有點兒捉襟見肘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了,王安國把這事兒也和徐慧珍說了,徐慧珍作為一個生意人,明顯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但是還是想聽聽王安國的意見。
這段時間,小酒坊雖然沒少賺錢,不過,要不是王安國可以無限的提供糧食,資金都要周轉不開了。
“慧珍,我打算找一下這邊的街道辦,在南鑼鼓巷這邊建一個酒廠,到時候咱們就要招聘工人了。
一旦酒坊變成酒廠,咱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公私合營,不然的話時間久了,會被打上資本家的帽子,這就得不償失了。
或者是現在控製住生產規模,你覺得怎麼樣比較合適?”
徐慧珍聽到王安國的這話,覺得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做大也就是小打小鬧,以後也要走上公私合營的路,或者幹脆就不做生意,那也不是徐慧珍開酒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