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節(3 / 3)

李如鬆大軍一路南下,在平壤以北六十裏處的朝鮮軍大本營順安,與李鎰及順安兵使金應瑞率領的一萬朝軍彙合。與此同時,“八道都總攝”休靜和尚率領的四千二百僧兵在附近的法興寺集結,等待出發的號令。至此時,準備進攻平壤的抗倭聯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五萬八千人左右。他們裝備著弓箭、刀劍和輕型火炮,但幾乎沒有倭軍足輕人手一把的火繩槍。不過輕型火炮對抗倭軍的火繩槍,其壓倒性優勢仍然存在。

錦衣衛在前線進行偵查阻擊戰的成果逐步顯現。小西行長被宗義智從鍾樓救出,重新掌控了平壤城。將其擄走的彌津安惠與細川誌兵衛被認為是叛變於明朝人的叛徒,擄走他的這筆賬,一起算在了錦衣衛的頭上。小西行長不得不承認,作為明朝最強的特殊部隊,錦衣衛還是有點本領的。隻可惜他們人數太少,根本無法扭轉當下的局勢。讓他們逃了也罷,反正明朝人與朝鮮人一樣,都是草包,加上早些時候將太多的兵力耗在了西北戰場之上,小西根本不相信他們能組織起什麼軍隊來對抗自己裝備了上萬條火繩槍的精銳部隊。

雖然在可惡的錦衣衛手下吃了暗虧,但小西行長盤點了一下,自己除了死了幾個士兵之外,也沒有太大的損失。他顯然是被宗義智蒙蔽了,以為自己仍舊取得了對抗明朝人的心理優勢,明朝人此番出使被他抓捕下獄,嚇壞了,看到了城中倭軍的規模,退怯了。雖然丟了汪道明讓他很不滿,但好歹島津歲久握在他手上,這是他與明朝人交易的最大收獲。明朝人交換人質時陳諾不日將再派使臣前來談判,甚至願意割讓朝鮮領土,這對小西行長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誘惑。以至於小西行長甚至根本沒有再派兵外出偵查,隻是將重建情報網的事全權交給了宗義智,並派出了二十人北上迎接明朝使臣,自己在城中坐等明朝使臣上門。

然而不過數日後,一個被小西派出去的士兵拚死跑回,向小西報告了二十人的慘狀,他們在距離平壤不遠處被明軍圍殺,隻有他突圍回來報信。

明軍打來了!

那一日,平壤城中的小西軍如墮地獄。逃已經是來不及了,而且也不能逃,否則小西將無法在倭軍眾藩主之中立足。他們隻有在城中準備應戰。小西仍然抱有僥幸心理,他不認為明軍能夠攻克平壤。他仍然想要強撐著打敗明軍,然後逼迫明軍來和談。

臘月十二日,將近六萬人的抗倭聯軍抵達平壤城北,在凍得無比結實的土地之上安營紮寨。軍隊士氣高昂,士兵們急切的希望依靠壓倒性的兵力優勢一舉攻入城中,給倭寇一個教訓。看到城下人頭攢動,成千上萬匹戰馬嘶嘯,小西軍不禁感到一陣一陣的絕望襲來。自從入朝以來,他們一路所向披靡,從未經曆過敗局,更不曾見過如此軍容齊整的敵軍部隊。他們下意識的就感覺到,這將會是一場極度痛苦的守城鏖戰,而倭軍的贏麵非常小。

事到如今,隻有硬著頭皮上了,門麵還是要充一充的。為了挫敗明軍士氣,小西行長命令城頭上的士兵齊放鐵炮,並吹響法螺號,擂起戰鼓,盡可能地弄出巨大的聲響。而回應倭軍的是聯軍內同樣響起的震天戰鼓聲和士兵們的齊聲怒吼。

早在十多天前,城中相當一部分被俘虜的朝鮮老百姓就借著第一梯隊鬧出來的亂子反抗倭軍大批出逃,這幾日以來,一直在前線打偵查戰的錦衣衛更是接收了相當一部分出逃的朝鮮老百姓。最近幾日最多,看來倭軍也知道馬上要打仗了,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