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容問凝獨獨沒聽說過紀蘊得了什麼獎勵。
“皇帝陛下親賜的丹書鐵券。”
容問凝驚叫一聲:“啊,是免死金牌!”沉默了良久,容問凝才又有些不滿地說道:“營救陛下大家都出了力,其他那些人都升官了不說,連子籍都得到了丹書鐵券,就你隻得了個‘大唐舞魁’的名頭,虛頭巴腦的,一點不實際,陛下真偏心。”
安然瞧著容問凝一心偏向自己的小模樣,連皇帝都敢編排不是,心裏充滿了溫暖和滿足,一時情動,伸臂把阿凝擁進懷裏,在她耳邊低語:“咱們造小人吧。阿蘊那個是收養的,隻得一個,咱們造幾個親生的,準保把阿蘊比下去!”
--------------全文唯一的分隔符-------------
在很多很多年之後,在經曆了數番改朝換代之後,後世的考古工作者,在一本從大唐末年流傳下來的《京都風流誌》的雜記類古籍中,看到了關於大唐舞魁這一傳奇人物的生平小傳:
“舞魁者,姓安,名然,字子慕,乃泰宗朝左相安淩墨幼子,京都洛城人氏,生卒年不詳。
慕幼平庸,十歲病重幾死,後始聰慧,以樂舞應歲考,驚世人。自言得仙姬授舞,勤練不輟。
十五奪壬寅花榜花魁,入職供奉,多流連貴勳宴集。善新姿妙舞,唱俚歌雅曲,時人趨之若騖。
十九毆擊睿王世子,毀公主府,罪涉大不敬,充軍麗龍八城。
廿二歲作軍魂祭舞,組軍樂隊,安軍心,振士氣。雖無功勳,然作用巨大。
廿五歲逢大赦歸京,再奪花榜花魁。兩屆花魁,終有唐一朝,獨此一例。拒為官,拒宴集,喜瓦肆搭班客串,令洛陽民眾大飽眼福。
廿六歲獻舞於番突王帳,為解救泰宗帝出力甚大,斃敵酋,力挽戰局。泰宗帝親為題字,號為“大唐舞魁”。
黎嘉中興後,慕攜眷巡遊江湖,每至一城,必獻歌舞,萬民蜂擁,盛況空前。更有豪富子弟為觀賞歌舞,隨其冶遊不輟,巡遊隊伍聚眾近萬,蔚為壯觀。\\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慕有妻容氏,善經營,夫婦恩愛甚篤,兩子一女,均善歌舞。
慕舞曼妙、歌清越,乃有唐一朝集歌舞之大家,無出其右者。腳尖舞,踢踏舞,旗舞,鼓舞等,多有創新,《摘星曲》《新年曲》《祝賀曲》《朋友曲》《送別曲》等歌謠,廣為傳唱,風靡一時,引領時尚。
惜其人未有舞蹈作品傳世,徒留傳奇,憾甚!”
-全文完-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