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拿我的名帖去司馬相公府上,把這瓶延年益壽丹送給司馬相公。”我從袖子裏拿出一個玉瓶遞給李恒。“是,殿下。”我煉製的丹藥可是好東西,隻有皇帝和太皇太後、太後、朱太妃幾個人才能吃到。為了煉丹禦藥房差點被我搬空,不過總算沒白費,硬是讓我按照《大混沌心經》的藥方,用平常的藥材練出了玄級丹藥。煉丹分為天、地、玄、黃四級,我現在也就是能煉玄級,自己修為不夠,材料也沒有,以後出去多到名山大川轉轉說不定能找到些天材地寶。
事情往往不隨人願,天明時分司馬府上哭聲一片,闔府素白,司馬光的兒子進宮報喪,司馬光昨夜辰時去世。司馬光(公元一○一九——
一○八六),北宋傑出的史學家和散文家,字君實,陝州夏縣涑(sù)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嗜學,尤喜《左氏春秋》;及長,學識更為淵博。仁宗(趙禎一○二三--一○六三,北宋第四代皇帝)寶元(一○三八——
一○四○)初中進士,英宗(趙曙,一○*——
一○六七)繼位前任諫議大夫,神宗(趙頊,一○六八——
一○八五)熙寧(一○六八——
一○七七)初拜翰林學士(唐時始設此官,相當於皇帝的秘書兼顧問,參予機要,宋代以後權位日低)、禦史中丞(官名,始於周期,東漢以後專司彈劾之任)。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頑固地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因而曾自請任西京禦史台(禦史府長官),退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繼位後任尚書左仆射(yè),上任後立即廢除新法,數月後,卒。
皇帝當即下旨,罷朝三日,命文武官員前去祭奠,追贈司馬光太師,溫國公,諡(shì)文正。司馬光不愧是名滿天下的鴻儒,門生故吏無數,前往治喪的人絡繹不絕。七天後,司馬光風光大葬,入先帝神宗皇陵,身後榮寵一時。
司馬光死了,按照此時的禮製,司馬家當守孝三年。我和司馬清茹的婚事自然胎死腹中。不過,太皇太後下旨待司馬清茹服孝期滿馬上給我們完婚,並頒下聘禮,算是先認了這個孫媳婦。
我已經封王開府不易呆在汴梁,一個月後,我離開東京前往洛陽。洛陽雄踞黃河南岸,北屏邙山,南係洛水、東呼虎牢、西應函穀、四周群山環抱,中為洛陽平原,伊、洛、瀍、澗四水流貫其間,既是形勢險要,又風光綺麗,土壤肥沃,氣候適中,漕運便利。故自古以來,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等八朝建都於此。所謂河陽定鼎地,居中原而應四方,洛陽乃天下交通要衝,軍事要塞。北宋四京之一,今河南洛陽。此城位於黃河中遊南岸,北依邙山、黃河、南望洛河、伊河,西據秦嶺、潼關,東靠虎牢、黑石,為曆代所重視的形勝之地。西漢時劉邦一度立都於此,唐時曾在此設東都,北宋建立後定為西京。太祖開寶年間,對西京進行較大規模的修繕。西京分京城、皇城、宮城。京城幅員五十二餘裏,設有九座城門,南麵三門,東麵三門,西麵一門,北麵二門。皇城周圍長十八餘裏,設有九座城門,南麵三門,東麵三門,西麵一門,北麵二門。宮城幅員九裏多,設有六座城門,南麵三門,東、西、北各一門。宮城中正殿為太極殿,前後左右殿宇林立,內園建有亭台池榭。宮城東西還有夾城,各三裏多,宮室合有近萬區。西京園林遠近聞名,為學者名流薈萃之地。西京為河南府治所在地。
我受封寧王,開府洛陽,作為當今天子的嫡親,我雖然無職無權,但是地位尊崇,誰也不敢怠慢。當我的車駕到達洛陽時,在洛陽的大小官員都出城迎接,我也難得和他們應酬了一番。我的王府位於皇城東北角,比鄰宮城,本來就是一座王府,經過修繕煥然一新。終於到了自己的地頭,我的好日子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