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殿坐落在中軸線最前麵,殿寬九間,庭院中建有鍾、鼓樓,為宮殿區內最為華麗高大的建築物,一次可容納數萬人舉行慶典大型活動。今天,大殿裝修一新,哲宗趙煦高坐在龍椅上,平時放在垂簾之後的寶座已到了龍椅左下方,太皇太後端坐在上麵。
諸王侯、大臣三跪九叩行參拜大禮,皇帝道免禮。太皇太後命內侍宣讀詔書,大意是神宗大行,皇帝年幼,太皇太後不得已垂簾聽政,輔弼幼主,現在皇帝成年了,可以理政了,太皇太後特還政皇帝,諸王公大臣要用心輔佐皇帝等等。隨後皇帝向太皇太後大禮參拜謝禮,太皇太後則勉勵皇帝要勤政愛民,治理好江山,就離開大慶殿回慈寧宮了。然後皇帝率領王公大臣到太廟祭祖,昭告曆代先皇。回到大慶殿,王公大臣再次參拜皇帝,皇帝下詔天下,普天同慶。
接著,皇帝下詔封我為寧王,開府儀同三司,我的王府設在西京洛陽,這是我提前要求的,聖旨上的理由是我敬仰古城風範,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那裏比鄰嵩山少林。這位王爺在王府的時間不會有多長。宣布完詔命,今天的主要活動就完了。皇帝晚上賜宴,大臣們則回府準備。
散朝時,有內侍說,皇帝和太皇太後、皇太後召見。沒辦法,我又跟隨內侍來到崇政殿,進了大殿先和皇帝、太皇太後、皇太後見禮,皇帝道:“阿辰坐吧。”內侍搬過一個墩子,我也不客氣坐在上麵。看看三人,我問道:“不知皇上召見臣弟有何事?”皇帝看看太皇太後,沉吟了片刻道:“阿辰,你已經成人了,應該成家了,司馬光有一孫女慧外秀中,朕下詔賜你二人完婚,如何?”我聽了一愣,忙傳音問道:“皇兄,這是怎麼回事?昨天怎麼沒告訴我?”皇帝衝我搖搖頭,用眼光示意是太皇太後提出來的。我忙道:“皇上為兄尚未成婚,臣弟怎敢在先。”太皇太後道:“你放心,官家和你一起完婚。”我看看皇帝,皇帝麵色不渝的點點頭。
這時我想到曆史上的孟皇後。哲宗之後孟氏乃眉州防禦使兼馬軍都虞侯孟元孫女,操行端淑,秉質幽嫻,所以被太皇太後所立為太子妃的,素為哲宗所不喜,聽說連洞房都沒進,而哲宗素寵劉婕妤,劉婕妤專寵內庭,權逾孟後,章惇、蔡京即鑽營宮掖,恃婕妤為護符。婕妤恃寵成驕,嚐輕視孟後,不循禮法,陰謀取而代之。後來福慶公主,偶得奇病,醫治無效,皇後有姊頗知醫理,嚐療後疾,以故出入禁中,無複避忌。公主亦令她診治,終無起色。她窮極無法,別覓道家治病符水,入治公主。皇後驚語道:“姊不知宮中禁嚴,與外間不同麼?倘被奸人謠諑,為禍不輕。”遂令左右藏著,俟哲宗入宮,具言原委。哲宗道:“這也是人生常情,她無非求速療治,因有此想。”後即向左右取出原符,當麵焚毀,總道是心跡已明,沒甚後患,誰料宮中已造謠構釁,嘖有煩言。想就是郝隨等人捏造出來。未幾,有後養母聽宣夫人燕氏,及女尼法端,供奉官王堅,為後禱祠。郝隨等方捕風捉影,專伺後隙,一聞此信,即密奏哲宗,隻說是中宮厭魅,防有內變。哲宗也不察真偽,即命內押班梁從政與皇城司蘇珪,捕逮宦官、宮妾三十人,徹底究治。梁、蘇兩人,內受郝隨囑托,外由章惇指使,竟濫用非刑,把被逮一幹人犯,盡情搒掠,甚至斷肢折體。孟後待下本寬,宦妾等多半感德,哪肯無端妄扳?偏梁從政等脅使誣供,定要歸獄孟後。有幾個義憤填胸,未免反唇相譏,罵個爽快。梁、蘇大怒,竟令割舌,結果是未得供詞,全由梁、蘇兩人,憑空架造,捏成冤獄,入奏哲宗。有詔令侍禦史董敦逸複錄罪囚。敦逸奉旨提鞫,但見罪人登庭,都是氣息奄奄,莫能發聲,此時觸目生悲,倒也秉筆難下。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敦逸雖是奸宄,究竟也有天良。郝隨防他翻案,即往見敦逸,虛詞恫嚇。敦逸畏禍及身,不得已按著原讞,複奏上去。一念縈私,便入阿鼻地獄。哲宗竟下詔廢後,令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靜妙仙師,法名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