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鄭家小兒(1 / 3)

“阿喜,阿喜啊!”婦人高喊著。“哎!”應聲而來一個少年。粗看隻覺得這少年衣衫襤褸、瘦如柴木。走近後才發現這少年鼻梁略翹、眉清目秀的,隻是這嘴唇稍顯薄窄,讓人難免覺得此人天性薄涼。

“來,快來,娘今天出門遇貴人了!給你帶了很多好吃的,今天啊,就讓你大飽口福!”

這少年的母親眉上開花、喜不自禁。阿喜隻是納悶不已,自小便和母親相依為命,每逢過年過節也不曾探親,因為母親說

“外公外婆遠在他鄉,咱們家條件也不好,這出門舟車勞頓且不說自己的身體是否吃得消,就是這盤纏也怕不夠啊。”再加上街坊領居也未曾有特別顯貴的,這到底能有什麼貴人呢?

“阿喜啊,來,嚐嚐這糕,這東西啊叫桂花糕,這可是大地方才有的東西。”母親剛說完一句就遞了一張盤子過去,裏麵放著兩塊糕。“大地方啊”阿喜笑容滿麵,心裏想起母親曾經給自己講起那些大地方

琳琅的商鋪、想想就覺得好吃的糖葫蘆,便不由自主得去拿那塊糕,一放到嘴裏更是覺得口中生花,美妙滋味無法言語。

“娘,這貴人到底是誰啊?”阿喜一麵舔幹淨盤子裏的碎屑,一麵詢問著母親。“貴人啊,娘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隻知道是當官的”母親說著說著聲音就小了下去,有點不敢看阿喜,阿喜也覺得不解,

隻是看母親的雙眼,似乎有淡淡的霧氣散出,眼神清亮但又似乎有點迷茫以及一點淡淡的......悲傷。

“咳咳,娘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但既然他今日如此照顧我們母子,來日你若是見了他,必定要知恩圖報,知道嗎?”

母親用衣角擦拭了眼睛,嚴肅地告誡道“他是我們的大恩人。”“哦,知道了,娘,阿喜將來若是碰到這位大恩人必定

知恩圖報!”阿喜拍著胸脯保證。“好了,娘去幹活了,你去幫娘把柴劈了,這大冬天的,晚上還要生火呢。”“哦。”阿喜精神奕奕地去門外屋簷下劈柴了。

母親看著阿喜瘦削的背影,隻覺得鼻子發酸,心中難以抑製地想著:大恩人啊大恩人,這孩子將來要是見了你,你會怎麼麵對他呢?

這一年,鄭喜十三歲。

一日,阿喜正在井邊打水,母親從門外探出半個身形,“阿喜,等會兒去鎮上買點鹽,炒菜沒鹽了。”“哎,知道了。”“對了,阿喜啊,有空多去鎮上走走,別老一天到晚在家裏,娘親知道你勤勞,但外麵的世界多姿多彩

並非是你在家裏劈劈柴、打打水就能曉得的。”“哦。”阿喜拿著錢出門了。

阿喜所住的這個小鎮名叫清譚鎮,據說當年有個譚姓官員路經此地,發現這裏瘟疫嚴重,於是上書朝廷,希望朝廷能分派些人手和物資來幫助這些百姓,誰知,朝廷並無回音,反而警告他,叫他不要“多管閑事”

譚姓官員十分憤怒,於是散盡家財,自己召集人手和物資來拯救這個地方。

後來朝廷知道了這件事,當即處罰了這譚姓官員,並抄了他的家。當地百姓個個義憤填膺,卻無力對抗朝廷,於是將這鎮子改名為:清譚鎮。意指譚姓清官之地。

阿喜自懂事起便住在這裏,但他從小不愛出門,因此朋友也沒有幾個,出門更是沒人與他打招呼。阿喜倒也無所謂,他本就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沒人打招呼更好。

阿喜買了鹽便打算回家,外麵也沒什麼好呆的,還是家裏好。當他路經一家客棧之時,卻聽見有人求饒:“饒命啊!大俠饒命啊!”隻見店小二跪在地上不停磕頭。身旁桌椅全部損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