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C早早地離開了學校,開始在社會上謀生活。害羞膀胱綜合症一直困擾著他,直到有一天,他對心理師敞開了心扉。
原來,在他小學畢業那一年,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他無意中聽到了父母行房事發出的聲音,剛剛開始青春期發育的他忍不住自慰了。可是那個時候,他並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隻覺得非常羞恥。
一方麵,C覺得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恥辱的;另一方麵,他又抗拒不了手淫的快感,頻繁地進行。因此,當他在公廁小便的時候,很害怕同學會從他的舉動看出他手淫的事情。於是,他開始逃避去公共廁所。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一旦有別人在場,自己就無法小便。
他感到很害怕,本想把這件事情告訴父母,沒想到在一次被母親批評的過程中,母親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你要是再這樣不好好念書,小心我把你那點事兒告訴所有人!”盡管母親沒有言明到底是什麼事情,但C認為,母親已經發現了,而且說的就是這件事兒,從此以後,他的害羞膀胱綜合症變得更加嚴重了。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一直在受害羞膀胱綜合症的困擾,可是他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也常常會因為羞於啟齒而隱瞞病情。
在一定的程度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小便困難的問題,比如心理壓力過大的時候,身體不適的時候都有可能。但如果短暫性地出現這種毛病,並不算是害羞膀胱綜合症。真正害羞的膀胱,對個人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害羞膀胱綜合症”學名叫做“境遇性排尿障礙”。這種疾病的典型症狀就是無法在公共場所的廁所裏小便。隻要有人在身邊,即便隻是聽到聲音都無法小便。情況嚴重者哪怕是在自己的家中,但隻要家裏有人,就無法小便。
實際上,這並不是一種身體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而是一種心理疾病,屬於社交恐懼症的一種。這類患者在有人的場合小便時會過度緊張,引發焦慮的情緒,這樣便使得膀胱周圍的括約肌全部收縮,無法排出尿液。
這類疾病對人傷害最大的方麵在於,它與隱私息息相關,這就讓人羞於開口言說,即便想尋求幫助,也會因為“不好意思”而打退堂鼓。導致這種心理疾病的原因很多,但多半起於童年時期,尤其是在第二性征開始發育的那段時間。敏感的孩子對於自己身體上發生的變化並不是很清楚來龍去脈,一些看上去並不“好看”的改變可能會讓他們陡然變得羞澀,這個時候,心態極易受到影響。
比如當一個男孩在衛生間裏磨蹭了幾分鍾,母親粗暴地、毫不顧忌地推門進來,嘴裏還嘟嘟囔囔地說道:“你在磨蹭什麼?都多長時間過去了?不去上學了嗎?所有人都應該等著你嗎?”之類的詰責,很可能給男孩心中留下陰影。每當他小便時,心中總會有些不安和恐懼,媽媽的嘮叨在腦海中浮現,又很害怕門被突然地推開。久而久之,心理就與正常的生理反應產生了衝突。
不可否認,害羞膀胱綜合症的破壞力是巨大的,但我們完全可以避免讓它產生那麼巨大的破壞力。在對那些主動尋求幫助的人群進行研究後發現,這種疾病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一旦追本溯源,找到內心小小的症結,就很容易解開心結,建立自信,在排尿時排除雜念,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