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外篇二:認識五種性變態(3 / 3)

在美國,每年幾乎有五萬兒童遭遇性侵害、性虐待,而那些傷害他們的人往往不是陌生人,而是身邊的長輩、父母的朋友或者鄰居等等,這些人在取得了孩童的信任之後,卻利用這種信任去傷害兒童。最讓人心痛的是,兒童在年少時期受到傷害的陰影,很可能伴隨他們一輩子,左右他們人格的形成和對事物的判斷。這是需要引起社會更多關注的原因之一。

NO.4:性受虐癖

澳大利亞有一個著名的小說家名叫利奧波德·薩克·莫索克,這位先生的小說一直處在爭議的風口浪尖之上,近百年來都沒有消停過,因為他的小說主題總是離不開那些通過被女性虐待而找到性快感的男性。“性受虐癖”這一個詞也是從他的小說中得來的。

所謂性受虐癖,相信不用多解釋了,指的就是那些需要通過被虐待而達到性高潮或者滿足性幻想的一類人。他們多半喜歡被捆綁,被鞭打,被侮辱,總之就是怎麼變態怎麼來,而在這種刺激自尊,又刺激疼痛神經的過程中,他們會獲得難以想象的滿足感。

大部分的性受虐癖都表示,這種快感和滿足感,無法單純地通過幻想來達到。我的意思是,如果他們隻是躺在床上閉著眼睛想象著自己被鞭打,似乎完全不過癮,必須來真格的,必須切身地體會到疼痛和屈辱,才能從另一個角度找到快感。比如麵前的異性一邊狠狠抽打自己,一邊用汙穢不堪的語言謾罵自己,而且一定要咬牙切齒麵露凶光,要是透露出點柔情或不舍,就不好玩兒了……這是不是有點“越慘越舒服”的感覺啊?

而此類患者通常為男性,而配合他們的人一般是一次性買斷的妓女,或者和他們有契合癖好的情人或妻子,但由妻子來擔任這個角色的情況真是少之又少。在電影《銀行大劫案》中,藏在銀行保險櫃裏麵不便公開的照片中,不是有軍隊高層領導人逛夜店找妓女來鞭打自己的裸露“寫真”嗎?

在20世紀的美國,一些性受虐癖患者想出了更加新奇的“玩法”,心理學上將其稱之為“缺氧性受虐癖”,具體就是通過使自己窒息,進入大腦短暫性缺氧的狀態,從那“片刻的眩暈”中找到無與倫比的快感。看著這文字描述似乎覺得挺新鮮刺激的,但遠不是那麼回事兒。正常人誰整天想著如何讓自己缺氧,或者找個女人努力把自己往死裏掐啊?

雖然很多人都能夠保證在自己失去意識之前停止這種受虐,但也有不少意外發生,因為時間控製不好而導致患者窒息而死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NO.5:性施虐癖

有性受虐癖,當然就有性施虐癖,好巧不巧,這個名稱也是因為一個小說家而來,他就是18世紀法國臭名昭著的薩德侯爵,這位先生和上一位不同,他總愛描述那些通過虐待別人而獲得快感的故事,並且把施加痛苦、欺淩別人的場景描寫得淋漓盡致。

性施虐癖也是具有周期性的,這類人需要的是通過給他人造成痛苦來完成自己的性喚起。當別人表現得越痛苦,越難以承受,他們就會越興奮,直至達到高潮。

這樣看起來,性受虐癖和性施虐癖倒是互補的,兩者一起配合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雖然正常人在潛意識裏麵都或多或少擁有一些受虐或者施虐的欲望,但這種欲望是可以通過理智來壓製的,也可以僅僅通過頭腦中的幻想來進行性喚醒,不需要通過真實的“虐待”來展開。可是這類患者卻無法采用正常的喚醒機製,他們必須“實操”,才能有找到快感的可能。

和性受虐癖有所不同的是,性施虐癖患者多具有攻擊性,因為他們意在讓別人感到痛苦,當然他們多半不會在街上攻擊陌生人,或者跟蹤尾隨再虐待殺害等等(那隻是少數的變態殺手),但是,他們很可能在麵對發生性關係的對象時,無法抑製地出現施虐行為。也許對妻子他們可以克製,但這種衝動是需要發泄對象的,很多人就會在妓女身上尋找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