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上,少年郎白衣翩翩、琅嬛錦佩,騎著健碩的駿馬,策引奔蹄,不遠的前方就是八百裏煙波湖,浩渺的水汽,就是三裏之外,也能感覺到鹹濕的味道。年方十五的少年正是這煙波湖對岸江陵城中李員外李富貴家的少爺,李員外半生茶馬積累了一筆不菲的家產,但世事弄人,誰想到如此富貴之家竟無男丁傳接,在連誕八胎女兒之後,已過不惑之年的李員外心急之下,聽了一遊道的禪解,按其方法行事,果然在第九胎誕下一麟兒,李員外本是窮苦出身,鬥大的字不識一筐,因此兒家中排行第九,遂取名李九。
每逢想起自己的名字來源,李九便覺分外哧然,若非此數,又或位及第十、十一之類,那豈不是得叫李十、李十一,雖有些許哧意,但李九卻分外喜歡此名,朗朗上口,任何人聞之,一遍可存,又因九乃數之極致,此數尊貴高雅,古有九五之尊一說,頗為符合李九之誌,於是李九之名,不再更變。
李員外老來得子,又加此子,玲瓏聰慧討人憐愛,故而夫妻兩為此麟兒是耗盡心思,吃的是江陵城中最好的奶水,穿的是江南綾羅莊的錦繡華袍,小小年紀便享盡了人間的富貴榮華,再加上家裏八個姐姐對他也是疼護備至,所以,李九可謂是含著金匙長大
江陵城是大楚帝國江南郡的一片富庶之地,這裏集中了不少的江南遊商,遊商們一生奔波,待得老來之時,便會選取一地,建宅安家,清享晚年,饒是如此,李家在江陵城中亦是數一數二的大戶,平常時刻,就是縣老爺見了李員外也得恭敬的作揖招呼。江陵城中豪門之戶頗多,平日裏雖說生意上難免有些不愉快,但身份的相近,也讓他們彼此之間往來密切,自從得知李員外誕下男丁,從此家財有繼後,不知多少人唏噓不已,那些想娶李員外之女,以此分一杯羹的陰謀之徒,更是長歎時運不濟。
雖說富貴綿延,但九州之地商賈內不入朝廷,外不及農戶,身份地位十分尷尬,就算是南方大楚商行天下,其處境亦是如此,因此,鄉紳富賈皆送其家中男丁往文風鼎盛之地求學,以求來日金榜題名,位及人臣,功名在身方可富貴萬年。
在家家戶戶幾乎都如此行事的影響下,十歲之時,李員外也不得不忍痛讓愛子遠赴千裏,外出求學。若論九州文章當屬三地,其一乃關中之地,關中之地,傳承千年,丹青筆墨騷於曆史,文可見北鬥,武可齊日月,乃當今九州文武之執牛耳之地,故世傳關中的西秦帝國其國力可穩躍七國之巔;其二,屬江淮之地,此地世傳吳越,乃魚米之鄉,物華天寶,紫電青霜之地,雖武不及關中但文卻可與之爭鋒,其間亦是書翰林立,筆墨風雅,切合江淮之地小橋流水,溫潤別致的情調,倒是形成了別於關中之地的豪放之風,另辟婉約淡雅的清曲小調之意;最後一地,就是李九所在的大楚帝國的荊襄之地,荊州乃大楚皇城帝都,不僅是九州有名的大城,亦是文人騷客輩出之地,大楚帝國始皇楚浩然便出於荊州,後揭竿而起彙合荊襄誌傑於九州烽煙之下,爭得南方一片樂土,故荊州大城有浩然書院,乃大楚文之翹楚,武之豐碑,立七世而不衰,無論是達官貴人,富賈鄉紳,皆送其子嗣於此書院求學,瞻仰聖賢之道,聞百家之言。
李九便是此書院萬千莘莘學子中的一名,雖名慧鄉裏,但來此求學的皆是天資卓絕之輩,比較之下,也就顯得平凡了,在書院中一直勤勤勉勉的他,成績雖然不錯,但並未有驚豔之才,屬於那種並不卓絕但也不顯平庸之輩,如此,長相雖算俊朗的他,卻並無什麼關注,若不被察覺,恐怕憑空消失亦不會有人在意。
過年時,每一個書院都會休假一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平日裏挑燈夜讀的書生們,基本上都會不辭萬裏的趕回家鄉和父母親人團聚,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自從進入浩然書院之後,李九也就每年在這個時候才能見見自己的父母,平時就是姐姐們出閣,他也未曾休過一天假。
明年李九就十六歲了,也是科考的第一年,少年中舉,可是一件美及鄉裏的事情,不僅能光耀門楣,更能為自己博得一份不錯的前途。
所以,雖然星夜塵旅,但即使如此,他還是每天堅持挑燈夜讀,三更方眠。
李九望了望遠處無際無涯的湖澤,思慮著,暮色漸起,今天是怎麼也不可能渡過這八百裏煙波湖了,況且這麼晚了,船家恐怕也不願意再下水了,如此隻能在渡口不遠處的一間名為“蓬萊客棧”的小店中打尖休息,明天再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