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2 / 3)

娶妻王弗。張方平鎮蜀,訪知蘇洵之名。

至和二年(1055年)乙未 二十歲

以諸生謁張方平於成都,張一見待以國士。

嘉祐元年(1056年)丙申 二十一歲

張方平致書歐陽修推薦蘇洵,蘇軾、蘇轍隨父進京,兄弟俱獲開封府解,擬應次年的進士試。歐陽修任翰林學士,薦蘇洵於朝,洵文名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丁酉 二十二歲

歐陽修知貢舉,蘇軾、蘇轍同科進士登第,大獲歐陽修、梅堯臣等賞識。母程氏卒於家,父子三人回蜀治喪。

嘉祐四年(1059年)己亥 二十四歲

母喪服除,十月與父、弟攜眷赴京,沿岷江、長江東下,歲末至江陵,將三人一路唱和詩歌編成《南行前集》,蘇軾作序。

嘉祐五年(1060年)庚子 二十五歲

回朝,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蘇洵試秘書省校書郎。

梅堯臣卒。

嘉祐六年(1061年)辛醜 二十六歲

與弟蘇轍同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製策,蘇軾入三等,除大理評事鳳翔府簽判,十二月赴任,蘇轍送至鄭州西門。蘇洵授霸州文安縣主簿,在京編撰禮書;蘇轍製策入四等,除商州軍事推官,知製誥王安石封還詞頭,轍遂辭官不赴,居家侍父。

嘉祐八年(1063年)癸卯 二十八歲

三月仁宗皇帝崩,英宗即位。蘇軾在鳳翔任,轉官大理寺丞。秋,考試永興軍。王安石喪母,蘇洵不赴吊,作《辨奸論》刺之。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 三十歲

鳳翔簽判任滿代還,轉殿中丞判登聞鼓院。召試館職,除直史館。妻王弗卒。

此年宋廷議英宗本生父濮安懿王稱號,宰相韓琦、參知政事歐陽修,與天章閣待製司馬光、禦史呂誨、範純仁、呂大防等激烈相爭,史稱“濮議”。

治平三年(1066年)丙午 三十一歲

蘇洵卒於京師,蘇軾、蘇轍兄弟護喪返蜀。

治平四年(1067年)丁未 三十二歲

在家鄉眉山居父喪。

宋英宗崩,神宗即位。歐陽修罷參政,知亳州。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戊申 三十三歲

除父喪,離蜀赴京。

神宗召見翰林學士王安石,醞釀變法。

熙寧二年(1069年)己酉 三十四歲

二月,王安石參知政事,設立“製置三司條例司”,主持變法。蘇軾至京,除判官告院。蘇轍除條例司檢詳文字。四月,詔議改貢舉法。五月,蘇軾上《議學校貢舉狀》,認為不當輕改,得神宗召對。禦史中丞呂誨彈劾王安石,出知鄧州。秋,蘇軾為國子監考試官,策題諷刺王安石。神宗數次欲用蘇軾,被王安石阻止。冬,蘇軾權開封府推官,作《上神宗皇帝書》,全麵駁斥“新法”。

熙寧三年(1070年)庚戌 三十五歲

判大名府韓琦言青苗法害民,蘇軾《再上皇帝書》,要求罷免王安石。神宗貶黜群官,扶持安石。蘇轍在條例司議事不合,出為河南府判官。禦史謝景溫誣奏蘇軾,查無實據。王安石拜相。

熙寧四年(1071年)辛亥 三十六歲

六月,得通判杭州差遣,離京赴任。途經陳州,時張方平守陳州,蘇轍為州學教授。九月離陳州,蘇轍送至潁州,同謁歐陽修。十一月至杭。此年司馬光因反對“新法”,罷歸洛陽。

熙寧五年(1072年)壬子 三十七歲

在杭州通判任。七月循行屬縣,八月監試進士。時盧秉提舉兩浙鹽事,改革鹽法,十二月,蘇軾被命監視開運鹽河,至湖州考察堤岸,又至秀州。

歐陽修卒。

熙寧六年(1073年)癸醜 三十八歲

在杭州通判任。冬,往常、潤、蘇、秀等州賑濟饑民。

朝廷設立“經義局”,修《詩》《書》《周禮》三經義,命王安石提舉。

熙寧七年(1074年)甲寅 三十九歲

在杭州通判任。納侍妾朝雲。九月,差知密州。離杭赴任,十一月至密。

此年大旱,流民多入京,鄭俠上《流民圖》,坐編管。王安石罷相知江寧府,呂惠卿參知政事,繼續施行“新法”。

熙寧八年(1075年)乙卯 四十歲

在密州知州任。

此年王安石複相,呂惠卿罷。頒行《三經新義》。

熙寧九年(1076年)丙辰 四十一歲

在密州知州任,九月移知河中府,十一月離密赴任。

此年王安石罷相知江寧府,神宗親自主持續行“新法”。

熙寧十年(1077年)丁巳 四十二歲

二月,於道中改知徐州。至京師,有旨不許入國門。五月至徐州。七月,黃河決堤,水彙徐州城下,蘇軾親率軍民築堤抗災。

元豐元年(1078年)戊午 四十三歲

在徐州知州任,築黃樓。

元豐二年(1079年)己未 四十四歲

二月移知湖州。七月,因禦史中丞李定、禦史舒亶、何正臣等彈劾蘇軾詩語譏諷朝廷,自湖州任上被拘捕入京。八月至京,係於禦史台獄,十二月結案出獄,詔貶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史稱“烏台詩案”。蘇轍被牽連,責監筠州鹽酒稅。司馬光等被罰金。此年蘇軾表兄畫家文同卒。軾任地方官數年,相繼與晁補之、秦觀、黃庭堅、張耒結識,四人後來被稱為“蘇門四學士”。

元豐三年(1080年)庚申 四十五歲

二月,至黃州,寓居定惠院,撰作《易傳》《論語解》。五月,蘇轍送兄長家眷至黃,留伴十日後別去,赴筠州任。黃州士人多與蘇軾交往。

宋廷議改官製。王安石封荊國公。

元豐四年(1081年)辛酉 四十六歲

貶居黃州。開始經營東坡。

此年神宗決策以五路兵進攻西夏。曾鞏被召為史館修撰,專典國史。

元豐五年(1082年)壬戌 四十七歲

貶居黃州。築成東坡雪堂,居之,自號東坡居士。於秋、冬兩次遊赤壁,作前、後《赤壁賦》。此年宋與西夏交戰,宋兵大敗於永樂城。新官製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