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呂蒙身殞(2 / 2)

然而,嶽飛所攻擊的對象乃是入侵中原的外敵金兵,他的此舉是為了保家衛國、抗擊侵略者。

可反觀呂蒙呢?他所襲擊的是自己的盟友,這種背後捅刀、背叛同盟的做法,怎能不讓人心寒齒冷?

嶽飛因其愛國之舉名垂青史,成為萬民敬仰的民族英雄;而呂蒙,則因他這一不光彩的舉動,永遠背負著罵名,遭世人唾棄。。

然而,提及背棄盟友這一行為,劉備當年的確是以援助劉璋為名,行奪取益州之實。可為何後世之人單單指責呂蒙而不怪罪於劉備呢?

事實上,正史對於呂蒙的評價並不算差。隻不過,自從元朝開始,關羽漸漸地被人們神化了。

如此一來,偷襲這位忠義象征人物的呂蒙,眾人自然而然就難以讓人產生絲毫的好感了。

原本完全能夠借助關羽來向劉備索取眾多的利益好處,但呂蒙卻偏偏將其斬殺了。且不管曆史上究竟是怎樣去評判這段往事的,反正劉翊本人對於呂蒙那可是毫無半點好感可言。

此刻,劉翊的內心可謂是思緒如潮。他最終還是張郃下達命令,要求立刻將呂蒙處以斬首之刑,並且還要把他的首級送呈給孫權。如此這般,也全當是在這個特定的時空中替關羽報了血海深仇!

孫權看到呂蒙首級之時,雙手顫抖著接過盒子。他的眼眶泛紅,口中喃喃道:“子明,你怎落到如此下場。”

廳堂之上一片寂靜,眾人皆不敢言語。孫權想起呂蒙往日的種種,如今卻身首異處。失去良將之痛仍縈繞心頭。隨後,孫權命人厚葬呂蒙。

孫權安葬完呂蒙後,獨自站在庭院之中,眼神中透著堅毅。“傳我命令,召集諸將議事。”孫權說道。

眾將齊聚一堂,氣氛壓抑。孫權開口:“呂蒙將軍雖已逝去,但我們不可一蹶不振。今張郃得勝必然驕縱,我等需設計應對。”

張昭走上前來,神色凝重地說道:“主公!眼下呂子明不幸兵敗,會稽郡已經失去了抵禦敵軍的力量。張郃率領的大軍用不了多久就會兵臨城下。還望主公早做打算!”

聽到這話,一旁的龐統微微搖了搖頭,然後冷靜地分析道:“張郃雖攜戰勝之威,但不足為慮。依我之計,吳侯可以命令潘璋將軍佯裝戰敗,故意徐州軍渡過長江。

與此同時,大都督負責拖住江夏的關羽大軍,使其不能分身。這樣一來,潘璋將軍就能趁機率領軍隊直接北上豫州,突襲洛陽。

等到劉翊察覺時,定然會匆忙調遣大軍進行追擊。如此一來,江東所麵臨的威脅自然也就解除了。

而且,在此期間,大都督還有機會尋覓到有利的戰機,協助吳侯一舉奪取荊州。”

眾人聽了龐統這番話,不禁陷入沉思。孫權眉頭微皺,思考著這個計策的可行性。

張昭頓時怒道:“龐士元你欲亡我江東呼?江乘守軍一旦撤離,徐州軍頃刻間便可兵臨秣陵城下。”

未等張昭說完,龐統打斷他道:“張子布,你休要血口噴人。如今劉翊幾麵出兵,你可有對策?剛剛不知誰勸吳王投降,拱手將江東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