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冀州。
常山國。
王府內,此時氣氛異常緊張,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壓力籠罩著整個府邸。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凝重的神情,他們的步伐比平常快了幾分,但腳步卻格外輕盈,似乎生怕發出一絲一毫的聲音。
庭院中的花草樹木也顯得格外安靜,沒有風的吹拂,它們靜靜地站立著,像是被這股緊張氛圍所感染。王府內的仆人們小心翼翼地忙碌著,不敢有絲毫鬆懈。
突然,屋內傳來一陣清脆的嬰兒啼哭聲:\"哇......哇......\"這聲音如同天籟一般,打破了周圍的沉寂。
\"恭喜國君,恭喜國君!\"產婆麵帶喜悅的笑容,匆匆走出房門,向站在院子裏焦急等待的儒雅男子道賀。
\"是個大胖小子!\"產婆興奮地說道,眼中滿是欣喜和祝福。
儒雅男子聞言,臉上頓時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他快步上前走進屋內。
\"好啊,好啊!\"他喃喃自語,心中湧動著無盡的歡喜。
從產婆手中接過包裹嚴實的小嬰兒,儒雅男子小心翼翼地將他抱在懷中,動作輕柔得像是捧著一件稀世珍寶一般。他的眼神充滿了慈愛和溫柔,仔細端詳著這個小小的生命,仿佛想要透過那稚嫩的麵龐看到未來的模樣。
他用手指輕輕撫摸著嬰兒的臉頰,感受著那柔軟的肌膚和微弱的呼吸。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顯得格外小心,生怕會驚醒這個沉睡中的小家夥。儒雅男子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眼中滿是幸福與滿足。
“哈哈哈……”儒雅男子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響徹整個房間,似乎要將所有的喜悅都釋放出來一般。
“我劉暠有後啦!”他激動地說道,聲音中充滿了難以抑製的興奮。
正當劉暠高興之際,懷中的小嬰兒強撐著睜開了眼睛,一張比彌勒佛還圓的臉映入眼簾。
“這是誰?”
“我在哪?”
哎呀,好累,好困……
常山王劉暠自得子以來每日喜不自勝,為兒子取名劉翊。取正直、恭敬以及擁有遠大的誌向和抱負之意。
不想,劉翊十月便能言語叫父親,能聽懂人言並做出相應表情回應。王府上下無不嘖嘖稱奇。常山王劉暠連呼“上天賜我麒麟兒。”對劉翊更是疼愛有加,所提之事無一不允。
三歲便開始每日拜讀詩書子集。其中《詩》《論語》更是可以隨口背誦。神童之名傳遍常山郡。
五歲時隨眾出城遊玩,偶遇流民。方感烏桓劫掠,百姓生活艱辛。便於城外設立粥棚施粥,開設農莊安置流民,並分與田地免稅三年,免費提供糧種供流民耕種。
至十歲時,已在常山郡各縣開設莊園二十餘處,收納流民六萬有餘。並組建巡助隊,對常山郡各縣各村進行巡視幫扶。一時間常山郡小公子之賢明得百姓稱讚傳遍冀州大地。
大儒鄭玄拜訪幽州,途經冀州時一路聽聞百姓稱讚劉翊賢明,也頗為好奇沿途打聽才詳細了解劉翊的種種事跡,也忍不住暗暗稱讚。逐改道前往常山郡欲收劉翊為徒。
常山王府書房。
常山王劉暠領著一群侍女站在書房兩側,當中一個眉清目秀、美如冠玉的孩童,正拿著毛筆在練習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