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曆史背景是,中原多年戰爭打的破敗不堪連年天災,地方世家豪強依舊不管不顧橫征暴斂,老百姓賣兒鬻女幾無活路苦不堪言。】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曹操寫的這首詩,確實就是當時的最好寫照。】
【曹操打散盤桓在汝南附近的黃巾後,得到了不少的人口,土地,和耕牛。】
【棗祗建議曹操利用這些人,具,牛,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當時正缺糧的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並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屯田又分為軍屯和民屯,軍屯就不做深入了,稍微簡單介紹下,總之就是戰時為兵,閑時為農的最早版本。好處很明顯不用多說,但壞處是會影響戰鬥能力。】
【士卒的時間和體能就這些,訓練了就不能種田,反之亦然。種田多了打仗就弱,這是無法避免的。軍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都做過。鄧艾做過,在北伐的時候,諸葛亮也做過,這是時代的無奈,就不再多敘述。】
【這邊主要討論的,就是民屯。】
【民屯的製度如下,官府這邊出土地,招納流民來種田,所得糧食五五分成,這個前提是流民自己有耕牛。若是流民沒有耕牛,需要用官府的耕牛,那不好意思,就是四六分,官府拿走六成。】
【很多小夥伴看到這兒,肯定要當場罵娘,五六成的稅率,這他麼是人嗎?】
【這個稅率看著確實高,但現實是什麼情況呢,現實是很多老百姓已經根本就沒有田了,麵臨著餓死的邊緣。】
【那麼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要麼進入世家去做奴隸,要麼選官府做屯民,初次收成之前,官府還會借一口吃的給度日。在這邊兩條之中二選一,還有的選嗎?】
【這邊UP要著重說的是,若是流民選擇依附世家,那是真的變成奴隸,而不是誇大其詞。】
【變成依附民之後,沒了戶籍變成隱戶,為世家大族種田全部上繳,終身沒有自由無處可去,唯一的好處隻有不被餓死,僅此而已。】
【而世家大族這邊呢,吸納了流民之後,隻要管他們一口飯,就能得到用一輩子的真·奴隸,奴隸的產出還不用繳稅,這對於當地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然後咱們把視線換回來,一邊是大量流民的食不果腹,一邊是大片荒地無人開墾。在這樣的情況下,屯田製可以把這些勞動力安置下來,在官方的土地上安心生產。】
【這樣就穩定了局勢,恢複了社會秩序(減少流民),官方還得到了糧食的收入(一半的收成),最後還順便還養活了這些流民。】
【那麼第一個結論就來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條件下,在流民遍地餓肚子的情況下,屯田製確實救了他們的命。給了他們緩過來並不成為世家奴隸的另一種選擇,確實能算是善政。】
【在上一期的內容裏,咱們聊到過,亂世沒有絕對的對錯和好壞,隻有因地製宜的合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