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太皇太後看了琳琳一眼,這才又繼續幽幽說道:“這後宮,一直以來就靠哀家一個老太婆打理。如今皇後賢良淑德,哀家也能夠卸下擔子了。這後宮,思來想去,還是交給皇後最為合適。”
琳琳一聽這話,當即就想笑,老掉牙的手段了,居然還敢拿出來用。
“太皇太後一點都不老,年輕著呢。”琳琅說著便站起身,對著太皇太後十分客氣地道,“承蒙太皇太後瞧得起,琳琅心中甚是感激。隻是琳琅資曆尚淺,著實擔不起這擔子。”
太皇太後聽了這話,唇角不禁微微揚起。
隻不過,她臉上的笑意還未舒展開來,就聽琳琅繼續又來了一句:“讓太皇太後勞累,琳琅卻是有些過意不去。若是太皇太後不嫌,琳琅倒是有個主意,既可以幫太皇太後分憂,有能夠挑選出最合適的人來打理。”
太皇太後臉上一僵,盯著琳琅,故作輕鬆問她道:“哦?皇後說來聽聽。”
看老太婆暗地裏那抓心撓肺的模樣,琳琅頓然覺得渾身舒爽,既然老太婆那麼不想當這個家,自己作為一個賢惠又本分的好孫媳,怎麼能不幫她分憂解難?
琳琅清了清嗓子,精神奕奕道:“前些日子,琳琳見過了那三位姑娘,琳琅覺得她們都是聰慧之人,且又本分。如此紅顏能夠陪伴在陛下身邊,自然是極好的。所以琳琅想,太皇太後不妨讓她們分管一部分,這樣一來,她們自然會愈發從心裏感激太皇太後,從而對陛下就更加衷心,不知太皇太後覺得何如?”
她看了一眼太皇太後的臉色,忍著笑意,又繼續說道:“若是太皇太後覺得這樣不妥,那麼琳琅也厚著臉皮跟她們一起幫太皇太後分擔,太皇太後覺得可好?”
聽完琳琅這一番話,太皇太後的臉色差點就可與鍋底相媲美了。
可是這件事本就是她自己先提出的,琳琅拒絕或是答應都在她的算計裏,但誰能想到琳琅居然會來這麼一手。
要交出手中的權力,太皇太後自然是不會肯的。
但此刻要是拒絕吧,太皇太後又找不出合適的理由。
就在太皇太後左右為難的時候,楊麽麽拿著食盒走了進來,太皇太後見到楊嬤嬤便有如釋重負一般。
“怎這麼快就拿回來了?”
楊嬤嬤將食盒擺在小院桌上,打開盒蓋,將裏頭的白瓷湯罐拿出,說道:“太皇太後,您說可巧了,婢子到了禦膳房,說是太皇太後想要給皇後娘娘燉些滋補的湯水。太皇太後猜怎的?那劉大丁聽婢子這麼一說,便立刻將灶上燉著的蟲草元魚湯給端了下來。劉大丁的告訴婢子,說這蟲草元魚湯是皇上先前吩咐禦膳房給皇後娘娘燉的。”
楊嬤嬤將罐子裏的湯盛了一碗出來,捧給琳琅道:“娘娘真是好福氣,婢子在宮裏這些年,從未見過皇帝會去禦膳房交代過這種事情。”
琳琅接過,佯裝略帶羞赧地微垂下眸子。
在這裏喝了碗湯之後,太皇太後便讓她回去了。
琳琅走出院子,不由得鬆了口氣,從袖子裏掏出那塊被湯水浸濕的帕子,想著回去得讓阿呆去找個懂行的老大夫看看。
這湯真要是百裏景修吩咐的,那肯定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這湯是通過楊嬤嬤才到了自己的手,這裏頭可就有文章做了。
況且,百裏景修也不像是會做這種的人……
翌日,琳琅便以給太皇太後辦事為名,帶著阿呆和小乙坐著馬車去往宋大將軍府。
車子行至半路時,琳琅喚了一聲,讓小乙將馬車找個地方停下。
琳琅將那帕子遞給阿呆,輕聲交代他道:“拿這找個大夫給瞧瞧,看這帕子上沾的湯水裏,可有不該有的東西。”
阿呆一愣,想起昨夜的事,不由得擔憂起來。
琳琅也不多說,隻又叮囑了一句:“順便讓大夫開一副補氣血的方子,若是旁人問起,你就說是我用的。”
阿呆接過帕子,點點頭,說道:“阿呆明白。”
目送阿呆進了一家藥鋪之後,琳琅環視四周,挑了對街的一間酒肆,戴上垂紗笠帽領著小乙一同走了進去。
此時酒肆裏極為冷清,隻要寥寥可數的三個客人。
琳琅讓店伴領著去了樓上,樓上更是空無一人。琳琅挑了個視野最佳的位置,坐下,這才要了一壺酒,兩碟下酒菜。
“坐吧,不必在一旁站著。”琳琅對小乙指了指自己對麵的位子。
小乙有些受寵若驚,雖然皇後娘娘平易近人又從不擺架子,但是規矩卻是不可廢。
“謝娘……夫人,小的在那邊坐著就是了,嘿嘿……”
小乙笑著指了指樓下,那兒是店裏頭專門給隨行下人們歇腳吃飯的地。
見小乙執意如此,琳琅也未強求,讓他帶著酒菜下了樓。
四下裏無人,琳琅將垂紗笠帽摘下擱在桌上,單手托著腮幫子望著窗外。從她這邊能夠很清楚地看到那家藥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