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是在第二天入夜後回的村,引得村裏所有的狗都狂吠不止,嚇的村民還以為是又有狼群下山了。
眾人將所有的山貨都放進了去年建的那四間倉房裏,這些山貨賣的錢是要給去太白山的人分的。
縣衙裏已經貼出告示,今年會由官府收購百姓手中的山貨,當然這個錢得在賣完山貨後再付給百姓。官府也隻是想讓本地的百姓多賺些錢,以免被那些奸商蒙騙。魏知縣表示隻要百姓們相信官府,這些山貨指定會賣個好價錢,最起碼也比百姓們自己賣的錢多,當然這件事情不強求,本著自願的原則。
這件事當然是柳生安想出來的,然後由柳生康向魏知縣提出來的,魏知縣也想著為百姓做點好事,百姓手裏有錢了,他管轄的地方也就富裕了,對他來說也是有政績了。
所以這些天十裏八村的百姓雖然都內心忐忑,害怕官府到時不給錢,或找借口少給錢,但也有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將家裏的山貨送到官府一半。安樂村的村民們則將自己家的山貨整理好後全部都送到了縣衙,然後每家得到一張蓋著官府大印的收據,上邊記錄著自家賣的山貨種類以及重量,太白山上的山貨收據則由柳大伯保管,屆時可以拿著收據到縣衙領錢。
到了十月初,南方的客商如約而至,比往年來的人還多,當這些客商聽說今年的山貨會由官府出麵和客商交易時,不由的議論紛紛。官府出麵,也就意味著主動權在官府手裏,收購價不會按他們原本計劃的價錢走,但是來都來了,不可能一無所獲的就回去,哎,隻希望近山縣的知縣不要太黑。
元老爺因為有事沒過來,北方藥行來的是去年來的那兩位掌櫃,兩人到了近山縣之後就先去了一趟安樂村,將村民手中的林蛙幹以二兩銀子一斤的價錢全部收走了,並又預定了明年的林蛙。
上次元老爺帶回去的林蛙一大半送給了他大舅兄於東家,於東家又轉手送了一些給一位告老還鄉的老禦醫,這位老禦醫經過親身嚐試研究認為林蛙油滋補養顏功效甚好。就找到於東家想要再高價購買一些,送給都城同為禦醫的老友,並告訴於東家如果操作得當這個林蛙油以後可以作為貢品獻上去,所以於東家才讓元老爺提前寫信給柳大伯。
魏知縣讓手下給這些南方來的客商都下了帖子,約定第二天到縣衙去研究一下收購價格。
其實魏知縣早就和柳生康等人商定好了價格,走這個流程隻不過就是通知一下這些客商。當然魏知縣定的價格並不離譜,隻不過按照收上來的山貨品質和數量比每年的價格一斤上浮了二到五文錢不等,值錢的皮毛則上浮了一兩到二兩銀子不等,上浮的價格完全在這些客商的可承受範圍之內,畢竟他們每年的收購價格壓的可都是很低的。
如猜想的那樣,雖然這些客商對官府提高價格有些不滿,但官府給出的價錢他們也能接受,所以很快達成共識。幾家大商行率先出手,訂走了將近四分之三的貨,同來的小商行也隻能忍痛出手,要不然這次可就真的白來了,但分到的貨實在是不多,好在還有一部分百姓手裏還有些山貨存在家裏,雖然價錢不比官府給的便宜,但好在沒空車回去,就是留在近山縣的時間要多些,幾家大商行都已經啟程往回走了。
通過這次山貨交易,近山縣衙每斤山貨抽出一到兩文錢,皮毛等抽出五百文,一共得了二百八十兩左右的銀子,也算沒白忙一場。近山縣百姓們今年賣山貨的錢比每年多得了不少,因此也對官府稱讚不已,給魏知縣還送了一塊近山縣父母官的牌匾。
十月中旬的一天,一隊官兵進了近山縣縣衙,領頭的官兵讓魏知縣將柳生安叫到縣衙,然後宣讀聖旨。
魏知縣知道這份聖旨是因為知府大人將用大豆能榨油的事上報給了朝廷。不出所料,聖旨內容就是嘉獎兩人發現大豆榨油與民生有功,每人賞賜黃金百兩,錦緞二十匹,珍珠五匣,柳生安名下土地可以免稅二百畝。
兩人跪謝聖恩後,起身。魏知縣趕緊吩咐手下去酒樓訂桌宴請這些都城來的官兵,魏知縣帶著柳生安兄弟二人親自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