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月夜 (上)(3 / 3)

眾將見此,均紛紛揮臂喊道:“對,殺他個片甲不留!殺他個片甲不留!……”

他看了他一眼,待大夥吆喝夠了,緩緩做了個手勢,聲音才漸漸小下去。然而突然之間醒過神兒來,發覺他這話說得很是不妥當,心裏邊猛地一咯噔。

原來那人口中的火正族正是指的此刻在烈山的赤家,當年的赤家原為火正氏王族,而火正氏的儲君正是如今烈山的長老赤正,兩族因地界的歸屬起了戰事糾紛,烈伯夷就跟隨當今的帝君烈石年一同帶著大軍前去討伐。那戰打得是異常艱難,烈山大軍憑著兵力懸殊直攻入火正腹地,而那赤正深諳用兵之道,竟依靠地勢,用不到烈山十分之一的兵力守了半年,打得烈山也是傷亡慘重,元氣大損。

不過火正跟烈山實力終就相差懸殊,又加上烈山有姬水相幫,最終也是落了個全軍覆沒。赤巳本想帶著一家老小自刎報國,可烈山帝經此一戰,對赤正竟起了英雄相惜之意,想納為己用。於是不光既往不咎,還對他大加禮遇,坦誠相待。經過數次親自上門拜訪勸服之後,赤正終於被他誠意所感動,死心塌地追隨他,也是立下功勞無數,被拜為左長老。

那將領或許是無心,但此刻當著在場的赤家兄妹提起這些,實在太有些不合時宜,絲毫沒有顧及到赤家臉麵。可令人奇怪的是,赤巳聽到這些,仍是麵不改色的喝著酒,顯得毫不在意。隻在不經意間,他眼神中掠過的一絲令人駭然的冰冷。

然而這一刹那恰恰被烈伯夷捕捉到了,他心中突然泛起一種說不出的隱憂,倘若赤巳表情有變,甚至大發雷霆,他倒覺得在情理之中,反而此刻赤巳表現出的異乎常人的鎮靜,反讓他覺得極為反常。

赤巳依然神色自若的飲著酒,隻是恐怕沒有人知道,在他那張陰沉俊朗的麵容下,暗藏著怎樣的一副心思。

這些話在他腦海中漸漸幻成一幕場景,記得那時他年紀還小,七八歲的樣子,跟一個將領家的孩子在玩耍時起了爭執,那孩子急了,就指著他鼻子罵:“呸!你爹爹是長老又怎樣,還不是我們烈山氏的手下敗將。”

赤巳見他侮辱自己的爹爹,惱怒之極,昂然回他:“你胡說,我爹爹是大英雄,你們誰也打不過。”

那孩子一撇嘴,“我沒胡說,我聽我爹說當初是我們烈山饒了你一家狗命,你爹才有今天的,不信回家問你爹去!”

這孩子的爹許是偶爾提起或者酒後失言,正好被小孩子聽到了,此刻爭執起來,便被拿出來當做打壓對方氣勢的武器。可這些事情,赤巳卻是不知道,可能一來赤巳年幼,二來赤正認為這是奇恥大辱,當然不會對他說起。

赤巳一聽這個,氣得臉色蒼白,怒喊道:“你說謊!你等著!我這就去問我爹爹去。”轉身就走。

當他回到家裏,再問赤正時,赤正隻是微微歎氣,卻沒有反駁,赤巳自然一下子也就明了,他們說得是不會有假了。

雖然這隻是幾個孩子之間賭氣的一件小事,卻在年少的赤巳心裏埋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他耳邊也時常犖繞著的那些話,自此他再不與同齡的孩童接觸,就連原本很熟悉親密的英招烈琰等人,也漸漸疏遠了起來。

在座的有幾個人也聽出了些不對勁兒,就都靜默不語,沒有接著跟風。烈季臨跟烈伯夷對望了一眼,烈伯夷就岔過話去說:“在座的諸位將軍好多都曾隨我征戰南北,隻是歲月不饒人,我不能配著諸位一起衝鋒陷陣啦,這次由四侯爺帶你們出征,烈某就坐享其成,在城中等侯各位的好消息了!”

眾將跟著舉起酒碗表態:“我輩定身先士卒,便是戰死沙場,也決不辜負帝君和城主厚望!”也連帶喝了個底兒朝天,轉眼又恢複了剛才的熱鬧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