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情商遠高於智商的風流大帝——乾隆(20)(1 / 2)

當第五天即七月十日渥巴錫終於最後一個走出沼澤時,他看到草野上人們橫躺豎臥,連動也不想動一下時,他一點兒也不感到驚訝。:有人告訴他,至少有七八百人沒能走出沼澤,他同樣不感到驚訝。

公元1771年7月,他們來到伊犁西南塔木哈卡倫附近時,他們才覺得到了安全的地方。他們此時蓬頭垢麵,形容枯槁,靴鞋俱無,起行時的十七萬大軍至此隻剩下七萬多人,說明沿途戰鬥的殘酷!另外,在七個月的萬裏行程中,土爾扈持人無法找到飲水,隻好喝畜生的血,結果瘟疫肆虐,死者無數。麵對此情此景,在渥巴錫年輕胸膛裏,盛滿著痛苦。在七個月的征途中,他也有過痛苦的時候,但由於形勢險惡,精神緊張,那些痛苦沒有存身之地,或者稍縱即逝了。現在,旅途平安無事,精神可以鬆弛,那埋在心底的痛苦就不能不擁擠著在整個腳膛裏攢集和膨脹了。他想起了這七個月種種惡夢般的經曆。他失掉的太多了。他失掉了一多半部眾,失掉了自己的愛子,失掉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失掉了他最喜歡的姑娘,失掉了他最好的朋友……命運對他太不公平了,為什麼要把他生活中最寶貴的部分全都奪走呢?此刻的渥巴錫終子認識到了,七個月的經曆積累起的痛苦,遠遠超過七個月之後的勝利積累起來的快樂。

3 家的溫暖——建喇嘛廟

萬裏東歸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注解,而是剛烈的草原之子在死亡與奴性麵前,決絕地選擇了前者。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渥巴錫曆盡千難萬險也要回到祖國的懷抱?為什麼乾隆一聲“賽音拜鬧”(你好啊!)使渥巴錫激動萬分,虎目垂淚?為什麼渥巴錫在睡夢中高興地大喊:“結冰了!結冰了!”而醒來以後卻流出淚水?這其中包含著怎樣讓人傷感的故事?乾隆為什麼在承德避暑山莊外圍連建九座喇嘛廟?

他們踏上伊犁土地的時候。伊犁將軍伊勒圖遵照乾隆的旨意前來迎接。伊勒圖弄清前麵滿麵塵土的漢子就是渥巴錫的時候,說道:“殿下的軍隊呢?是不是界外還有追兵?我的人馬可以即去助戰。”聽見來自親人的關懷,渥巴錫卻說不出話來,他的喉嚨好似被一團又軟又韌的東西塞住了。隻有他自己知道,如果憋在胸膛裏的攢著的塊壘衝開喉嚨,那絕不會是快樂的大笑,也絕不會是興奮的話語,而是一陣悲痛欲絕的哭泣。渥巴錫盡量控製著自己激動的情緒,搖搖頭說:“全在這兒了。”伊勒圖一驚,不由得向渥巴錫後邊仔細看去。“天哪!”他在心裏叫道,他就是在額濟勒河曾渲赫一時的土爾扈特汗嗎?他沒有看到軍隊,隻看到數不清的乞丐!不要說那些老弱婦孺,就是略顯年輕的人也都是衣不蔽體、骨瘦如柴,所有人都搖搖欲墜,昏然欲仆。伊勒圖用不著聽渥巴錫陳述,就立即想象出眼前的同胞們曾經曆了怎樣的艱險困頓。他忍不住熱淚湧流,緊緊抱住渥巴錫,痛哭失聲地說道:“你們……受苦了!”

渥巴錫也忍不住淚如雨下,啞咽著說不出話來。無論是強壯的清兵,還是羸瘦的汗國民眾,都在拭淚了。一時間難以抑製的哭聲像一股不可抗拒的波濤在伊犁草原上響起。那是遠方的遊子終於回到了祖國大家族欣喜的淚水。

乾隆皇上聽說渥巴錫率眾歸來,便帶領文武百官到塞外迎接。在伊綿峪深山,渥巴錫跪拜在乾隆麵前,說:“皇上,我渥巴錫總算帶著人馬回到祖國來了。”乾隆萬分激動,雙手攙起匐匍在地的渥巴錫,乾隆皇上把渥巴錫請到自己的行帳接風洗塵,乾隆行幄裏,紅氈鋪地,彩燈高懸。江南那巧奪天工的織錦飾物,掛滿了行幄,把看似簡陋的帳子,裝扮得富麗堂皇。乾隆讓渥巴錫坐在自己的近旁,說:“你們不遠萬裏,東歸祖國,這在世上都是罕見啊!”渥巴錫含淚訴說那屈辱的曆史和南歸途中的艱辛。在場的人無不泣下。渥巴錫為表示歸國的誠意,獻出了祖先1410年永樂年間受明朝策封的一顆漢篆玉印。

乾隆用蒙語詢問渥巴錫一路上的辛苦情況,賜宴款待渥巴錫。酒不能使豪爽的蒙古人醉倒,但這種故鄉人的熱誠,卻真的使他們醉了。乾隆皇上把三杯酒潑灑在地上,祭奠死在萬裏征途上的土爾扈特人。渥巴錫感激方分,淚流滿麵,連呼;“謝主龍恩。”乾隆用蒙語和渥巴錫親切交談。談曆史,談現狀,十分關心土爾扈特人。渥巴錫重新感到回到親人身旁的溫暖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