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金川地處四川省西北部,山高水險,約3萬戶藏民聚居其間。清順治七年(1650),清廷以金川卜爾吉細內附,授土司職。康熙五年(1666),又以嘉勒巴歸誠,授“演化禪師”印。雍正元年(1723),以嘉勒巴庶孫莎羅奔曾從清軍平定西藏羊峒有功,授金川安撫司。莎羅奔以屬地自號大金川,以舊土司澤旺為小金川,自此,大、小金川分治。莎羅奔日漸勢盛,圖謀兼並小金川及鄰近諸土司。
乾隆十一年(1746),莎羅奔劫持了小金川土司澤旺及其印信,經四川總督檄諭後,才放澤旺回到小金川。
原來,莎羅奔是個狂妄自大之人,乾隆十一年川陝總督對其征討時就用去八個月時間,而且清軍損傷逾萬。自此,莎羅奔對大清就極端藐視,以為所謂的大清王朝不過如此。莎羅奔有一侄女,名阿扣,他將阿扣嫁給小金川土司澤旺。澤旺為人懦弱,又為阿扣所迷,所以掌印管地權均聽從阿扣。澤旺弟弟良爾吉一表人才,被阿扣相中,良爾吉也迷戀其嫂嫂貌美,早有心擁為己有,於是兩人便經常私通。後來莎羅奔便幹脆將澤旺劫持到大金川,將印信交與良爾吉,命其掌管小金川。後來小金川人不服,於是便到川陝總督慶複處告狀,慶複親自出麵查辦,下諭和息,莎羅奔才將澤旺放回。
這一日,乾隆皇帝陪著皇太後鈕祜祿氏在五台山拜了佛,獻了祭禮,準備啟駕回京之時,川陝總督慶複派人送來奏折,上麵說大金川土司莎羅奔想吞並小金川,大有反朝廷之意。乾隆看了之後,命令車隊火速回京。慶複在奏折後麵說:莎羅奔野心極大,在吞並小金川之前,如今已吞並了附近四五個小土司,而且經常派兵攻打其他不肯屈服的小土司,將整個西南一帶搞得犬無寧日,請皇上裁決。
乾隆到了京城,立即將留京辦事的訥親、張廷玉找來。訥親和張廷玉急急來到養心殿,乾隆將在路上收到的奏折遞給張廷玉和訥親看。
乾隆麵色有些焦急地問訥親、張廷玉:“愛卿,對於莎羅奔你們看是不是應該嚴懲?給他們些顏色看看。”“回皇上,奴才以為此事當謹慎為要。奴才以為當以番治番,扶植一個土司起來對付莎羅奔。”乾隆對訥親的話不置可否,因為他覺得訥親這是在長他人威風,滅自己誌氣,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現在前線士卒因去歲的征討弄得疲憊不堪,而且人人心中均害怕與番司打仗,因為這些人太剽悍,太不怕死了。這是事實,不容乾隆不承認。
張廷玉跪倒在地,說道:“皇上,臣以為如此等之土司,如不剿滅,他勢必會再攻城掠地,將川西一帶搞得烏煙瘴氣,而且弱小之土司雖迫於莎羅奔之勢力一時投奔其下,但他們心裏必會以為天朝不顧他們死活,或者是天朝害怕莎羅奔。所以,為川西土司能得以寧靜,也為體現天朝神威,臣認為當剿滅莎羅奔。”
“張中堂,不知你以何去剿?”訥親見張廷玉主剿,便不冷不熱地問道。“訥中堂,用天朝神兵,八旗兵,什麼不行。”張廷玉故作輕鬆地說。
“那張中堂親往前線領兵好了,我相信隻要有張中堂願意到前線,莎羅奔必將於一日內被剿除。”訥親反唇相譏道。“如果皇上派兵前往,並願派臣去,臣絕不推脫。”張廷玉毫不退讓。兩個人口腔舌箭地爭執起來。乾隆煩躁地一擺手,說:“朕叫你們來,不是想讓你們在朕前體現你們的伶牙俐齒,朕是叫你們來討論軍國大事的。而你們兩個自己看看,哪兒像在商討軍國大事,你們這純粹是婦人之嘴、小人之懷。要是國家大事吵嘴就能吵出,那你們天天到朕麵前來拌嘴好了。朕用你們,要你們為朕出謀劃策,治理天下,而你們卻如此幫助朕治理天下嗎?哼!”
訥親和張廷玉一見乾隆發怒了,趕緊叩首道:“皇上說得是,奴才剛才太過任性,請皇上示罰。”乾隆看了張廷玉一眼,又對著訥親說,“你說得很對,朕決定先暫且寬釋莎羅奔,看其表現如何再作決定。你回去擬一諭旨吧!”“是,皇上。”訥親很為今天如此風光而高興,因為皇上當眾庇護他,這難道不是他的榮幸嗎?難道不說明皇上還是很欣賞自己嗎?
乾隆緩聲道:“苗蠻好動難以馴服,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尤其如此,這是他們的天性。如此小小攻殺,事情純出偶然,即當令其自行消釋,不必興師問罪,隻要他們不犯朝廷,不到別的地方四處侵擾,於進藏道路無礙。他們自己內部的鬥爭,可以置之不問。如果其仇殺日深,勢漸漲大,可以宣諭訓誨,令其息憤寧人,各安生業,亦可相機行事,聲威足夠懾服其心了,使他們俯首帖耳,這才是最好的辦法。苗蠻頑劣無知,得到他們的人不可用為大臣,得到他們的土地不足以守禦,我們一切謹慎為要,先安撫,再視他們的情況看是否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