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曹雪芹的奇異身世,得從他曾祖父曹璽說起。那還是康熙二年(1663)的時候,皇上派曹璽從北京來到了南京,總管“江寧織造”的一切事務。曹璽是內務府旗人,跟皇室的關係十分密切。他原籍遼陽,祖父曹錫遠是漢族人,曾任明朝沈陽中衛的地方官。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清太祖努爾哈赤攻陷沈陽,曹錫遠在戰亂中被俘,淪為旗主的奴隸,其子曹振彥後來被編入漢軍旗籍,任“教官”之職。到了清太宗皇太極天聰八年,曹振彥又轉入多爾袞統率的滿洲正白旗,任“佐領”的軍職,從此步步高升。清兵入關時,曹振彥“扈從”多爾袞,屢立戰功;清世祖順治六年,又追隨攝政王多爾袞出征大同,曆任山西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一直升到浙江鹽法參議使。曹家原來是“包衣”是奴仆的身份。但由於從龍入關,護駕有功,受到旗主的賞識,因此被分派到內務府,直接為皇帝服務,隸屬正白旗包衣漢軍,稱為內務府漢軍旗人。內務府是清朝定都北京後設立的皇家事務機構,專門管理皇室的財物、食用及各項生活瑣事。內務府人員均由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的包衣充任,因為這三旗是直屬皇帝管轄的,稱為“上三旗”。皇帝的侍衛仆役,也隻有“上三旗”的“包衣人”才有資格入選。正白旗曹家與皇室的特殊關係,便是由此形成的。
由於具備了這樣的特殊條件,曹璽的夫人曾被選進宮內,當上了康熙幼時的保姆。等到康熙登基,曹璽便自然地成了親信近臣。他對內是皇家忠實的奴才,對外卻能代表皇帝執行任務;一旦到地方上任職,便如同欽差大臣一般,儼然是貴族官僚。
曹璽擔任江寧織造,表麵上是替皇家管理染織,采辦物資,而實際上負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幫康熙了解江南的吏治民情,溝通滿、漢之間的民族感情,爭取明末遺民搞好民族團結,以鞏固康熙王朝的封建統治。曹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既是漢人,又屬旗籍,兼有雙重身份,所以康熙指派他到南方“專差久任”,以便開展這方麵的工作。到南京以後,他又兩次進京,向康熙奏報江南的社會情況,提出中肯妥善的建議,博得了皇上的讚揚和嘉獎,由“郎中”晉升為“尚書”,官階是最高的正一品,相當於內閣大學士或太師、太傅的地位。此時曹家的社會地位實際上已進身為最高層的貴族官僚了。
曹璽的兒子曹寅和康熙帝玄燁的關係極其親密。當他母親做玄燁的保姆時,他就跟在一起,當玄燁的“伴讀”。到南京後,在十六歲那年又被選進宮內任禦前侍衛。因為曹璽已經在江南為曹家奠定了政治活動的基礎,所以康熙仍舊派曹寅回南方做民族團結的工作。康熙二十九年(1690),曹寅由內務府郎中出任蘇州織造;三十一年(1692),正式繼承父職為江寧織造;自四十三年起,又兼任兩淮巡鹽監察禦史,到揚州督理鹽政。由於康熙皇帝的特別寵信,所以曹寅在江南的二十三年間,成了曹家的鼎盛時期。
曹家的顯赫局麵,與康熙南巡有著密切的關係。康熙六下江南,後四次“以織造府為行宮”,住在曹家,此時正是曹寅任江寧織造期間。曹寅的文化水平是很高的。他通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文化交流,廣泛聯絡漢族地主階級的各方麵人士,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替康熙主持編刊《全唐詩》和《佩文韻府》,得到文人學士的稱讚和擁護。曹寅的文化活動相當頻繁,而且卓有成效。雪芹後來能其有極高的文學美術的藝事素養,應該說是與他出身於這樣的家庭環境分不開的。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曹寅準備料理一些雜務後進京向皇上彙報。那幾年中,曹寅的心情比較愉快,他有二女一子,都已完婚成家。他的兩個女兒是由皇上指婚,嫁給了滿族親王的王孫公子,都成了王妃。他惟一的兒子曹顒,按照包衣子弟成年後選送入宮的慣例,也已經在康熙四十八年(1749)“上京當差”。這次他決定於十一月底進京述職,順便看看兒女們。正當他準備動身的時候,忽然從京中傳來了特大喜訊,他有大孫子了!得到這個消息整個曹家大院像開了鍋似的沸騰起來了,不用說曹寅的心裏是樂開了花,就連上上下下的幕客和差役們,也都奔走相告,“恭喜、恭喜”的呼聲不絕於耳。
那麼,曹寅這個長孫究竟是誰呢?他就是後來創作《紅樓夢》的偉大作家曹雪芹。他是曹顒的兒子,誕生於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十一月初。
不久,雪芹的祖父曹寅去世後,皇上提拔他父親督理江寧織造。這一年,他父親隻有二十歲,卻已經榮任這樣的要職。於是,貴族家庭給年滿周歲的孩子正式取名為曹霑,字芹圃。“霑”是沾了天恩祖德的意思。“芹圃”的含義是指雨露恩澤灌溉園圃。但他長大後不喜歡這種俗套,便另外給自己起了“雪芹”這個雅號,語出蘇軾《東坡八首》詩:“泥芹有宿根”、“雪芽何時動”,這是象征潔白、耐寒的高尚情操,含義極妙。從自己起的這個名字,朦朦朧朧可以預感到曹雪芹今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