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貝日記》reference_book_ids\":[7337134576717810750,7324145063452216382]}],\"4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4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拉貝日記》reference_book_ids\":[7337134576717810750,732414506345221638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1937年12月,南京史上最寒冷的一個冬天。六朝古都瞬間變成了屠場,30萬生命無影無蹤。

哀鴻遍野的金陵,人們無處藏身。就在這危急時刻,城郊棲霞寺這座千年古刹的200多僧人以他們的智慧和勇氣與近在咫尺虎視耽耽的日軍巧妙周旋,成功地製造了一份中國版《辛德勒名單》:包括平民和國民黨軍人在內約24000人的生命在僧人努力下奇跡般得以庇護。

2005年8月,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時候,一部《棲霞寺1937》揭開了棲霞寺這段沉封了多年的曆史。

1937年12月13日,經過4天苦戰,中國守軍在敵人優勢火力的進攻下節節敗退,日軍分6路攻入南京主城區。

為了避難,大量平民和放下武器的軍人紛紛逃往下關一帶,在江邊遭到日軍的大肆屠殺;另一部分難民則沿著紫金山一帶向東北方向逃去。日軍尾隨逃難人群緊追不舍,很快就追到了棲霞寺外的進香河一帶。

在那裏,日軍與設伏的中國軍人展開了激戰,難民無路可逃,就湧向了棲霞寺。很快,進香河邊的抵抗也告失敗。沒來及逃脫的軍人就脫掉軍裝,扔掉武器,加入了逃難的人群中。

一時間,寺外聚集了大量難民。在這種情況下,棲霞寺監院寂然法師果斷命僧眾大開寺門,迎納難民。在這些難民中,除了一般民眾,還有國民黨著名將領廖耀湘、德國工程師辛德貝格、瑞典工程師京特等人。

難民湧進棲霞寺,日本人隨之趕到,廟裏的原積和尚突然開口用流利的日語同日軍交涉,日軍感到很奇怪,於是叫來了指揮官,這位指揮官恰好是原積和尚在京都的同學。於是這位日軍指揮官命令自己的部隊不能隨便行動。

棲霞寺最多時有100多位僧侶,看到戰爭到來,許多人也加入了逃難的隊伍,方丈、主持還有管事的幾位和尚都已經離開,寂然法師是三當家,他留守棲霞寺,主張一定要救難民,甚至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寂然法師效仿江南水泥廠,在棲霞寺掛上了“棲霞山棲霞寺難民所”的橫幅。

20000多難民湧到棲霞寺來,吃飯成為首要問題。一開始大家一日三餐,隨著時間的推移,糧食已經不足,從三頓改成兩頓,從兩頓改成一頓,最後隻能提供稀粥。

寂然法師、原積和尚和知開法師就千方百計地籌集糧食。當時戰區還在日本人控製下,他們到戰區的村子裏,通過紅十字協會秘密把糧食運往棲霞寺,難民在棲霞寺總共住了4個月,耗費了棲霞寺儲備的100萬斤大米,還不算上寂然法師等人籌集的糧食。

日軍經常衝進寺來,看到農民拉進廟裏的毛驢和豬就搶。有一個隻有14歲的小姑娘在眾目睽睽下被強奸了。寂然法師沒辦法,在這樣情況下要忍耐,因為不能為了一個人連累到更多人。

1938年1月,日軍10多天當中就11次到寺廟搗亂,搶農民的牛、毛驢;搶難民的鋪蓋卷;強奸婦女,甚至還打死了難民。這樣的暴行在江南水泥廠那邊很少,於是很多棲霞寺的難民翻過山路,到了江南水泥廠難民區,對那裏造成巨大壓力。

棲霞寺跟日本有一定的淵源。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時曾在棲霞寺住了3天。根據這些淵源關係,棲霞寺的僧侶們就發揮自己的智慧,跟日本軍人周旋,勸化他們,通過佛教的思想對人性的挖掘,來勸他們不要不殺生。佛教在日本有很高的影響力,許多日本士兵對寺廟有一種敬畏感,所以棲霞寺一直沒有受到規模很大的滋擾。

從12月13日至3月13日之間難民數目最多,至3月底,南京城裏的大規模屠殺漸漸結束的時候,這些難民認為局勢已經平靜下來,就陸續離開了棲霞寺難民營。來自附近鄉村的難民也分別返回自己的家鄉。

抗戰勝利之後,廖耀湘帶領了一些當年躲避在棲霞寺的同僚,到棲霞寺進香還願,並且還在棲霞寺留了一副字以示感謝,這些作為對那場屠殺以及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拯救行動的證據,現在還保留在棲霞寺。